论宋教仁的爱国精神

辛亥革命网 2017-04-19 08:39 来源: 作者: 查看:

论宋教仁的爱国精神

       爱国精神,是民族自立自强的骨髓,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精华。古往今来,无数爱国志士,为挽救国家危亡,实现民族复兴,奔走奋斗,英勇献身,赢得了人们永远的崇敬。

在中华古今爱国英雄中,要数近代著名爱国政治家宋教仁最为典型。他从小爱国,终身报国,以无数惊天地、泣鬼神的爱国义举,诠释了“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经典,成为世人传颂的爱国典范。

从小立志报国

        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北洋水师全军覆没,中国惨败。1895年4月,清政府被迫派遣议和全权大臣李鸿章与日本签订割让台湾同时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万万两的《马关条约》。当时年仅十三岁的宋教仁,听方棂先生讲述这一丧权辱国的消息后悲愤不已,为之“痛哭流涕者累日”。尔后便拍案而起,愤然道:“我堂堂中华,乃为蕞尔岛夷所欺凌!”旋即便展纸磨墨,赋诗泄愤:“要当慷慨煮黄海,手挽倭头入汉关……”方先生见了非常赞赏,尾批“忠义之气,势吞胡羯,中华复兴,指日可待”。作为奖赏和鼓励,方先生送给宋教仁一把印有中国地图的折骨扇。这是宋教仁凭生第一次见到祖国版图,对这一珍贵奖赏,爱不释手,“昕夕展玩”,时常凝望沉思,想着日后如果报效祖国,振兴中华。

         甲午战败,沙俄趁机旁火打劫,借口“共同防御日本”,贿赂使臣李鸿章诱逼清政府与其签订《中俄密约》,借此强筑中东铁路,得以进一步入侵我国东北三省。1901年,宋教仁到常德参加童生府试,考题是一篇策论:《晋通吴以制楚,卒为东诸侯之患论》,宋教仁借题发挥,影射和痛斥西太后与卖国贼李鸿章签订《中俄密约》,妄想“联俄制日”,结果引狼入室,祸国殃民。他在论述中开门见山地写道:“甚矣,以夷攻夷之说之谬也!”最后写道:“当不惜杀一人(指李鸿章)以谢四万万之同胞;当不惜杀一人(指西太后)以安万世之天下”。道明了爱国者的心声,引发了进步人士的共鸣。阅卷人朱笔眉批:“痛快、痛快!奇才、奇才!”主考官也极为赞赏,拟推为首卷,因有人作梗,更担心引起文字狱,只得违心屈才以第八名补博士弟子员。宋教仁的爱国宏论很快传遍常德,倍受称道。

挺身护卫尊严

       为了挽救国家危亡,实现民族复兴,1904年12月宋教仁东渡日本。1905年初,在东京创办了《二十世纪之那》,在创刊宣言中他明确昭示:“是则吾人之主义,可大书而特书曰:爱国主义。”爱国主义贯穿于宋教仁短暂光辉的一生,焕发出无数惊人的异彩。

       1905年7月9日晚,宋教仁与同学胡瑛、郭之奇同去东京和强乐堂观看活动写真(无声电影)。刚购票准备入场,忽觉场内喧闹异常,急入观之原来是乐堂放映中国妇女丑态影像,一些无耻的日本人拍手淫笑,一些愤慨的中国留学生群起喧哗,愤然退场。宋教仁转身退到门口,“将回,既而思诸人该散,无以善后”。立即停下来,对同去的两位同学说:我们不能就这样回去了事,让日本人丑化我们中国人而不管不顾。于是三人“同站立该堂门口,凡有中国人来观,该说明其故,戒其莫入”。乐堂管事见宋教仁等搅黄了他们的生意,跑过来大声呵斥,宋教仁冷冷地用日语回驳道:“日本不是号称人民自由的国家吗?我们同胞在这里相互言语难道违犯了贵国的法纪?”管事无言以对,只得呆在那里听之任之。宋教仁还请后来加入劝导的陕西留学生潘会文回去写来一张《劝告书》:“华人同胞请注意:乐堂放映支那妇人丑态,损我中华民族尊严,奉劝诸君莫入观看。”贴在乐堂售票处旁。乐堂管事不许贴,伸手欲撕《劝告书》,宋教仁怒目而视,与之理论,管事辩不过宋教仁,叫来馆主,馆主忙将宋教仁等人请入贵宾室,赔着笑脸敬上香茶,低头弯腰道歉说:“今天这件事很对不起,我们以后会注意,还请各位海涵,劝告书就请不要贴了,不要影响我们乐堂的名誉。宋教仁立即回敬道:“贵君演写真有自由权,虽如何出吾国丑,吾不能干涉之;则吾等禁戒吾国人不来看,亦有自由权,虽贵国政府亦不能干涉之。”驳得馆主哑口无言。身在异国他乡,宋教仁不畏强势,维护民族尊严,深深地感动了国外华人。也迫使以华人为主要客源的和强乐堂收敛了许多,不敢公开放映此类片子了。

        宋教仁在早稻田大学读预科时,曾与同乡李某合租一房。李某性格骄燥,蛮横无理,经常与宋教仁吵闹,时而无端发脾气。宋教仁念他是同乡,处处忍让,不与他计较。一天,为点小事,李某将宋教仁猛推一掌。宋教仁冷不设防,额头撞在墙棱上,破了很大一道口,顿时鲜血直流,赶紧用手捂着去诊所包扎。房东见了觉得李某太过份便报了警。宋教仁从诊所包扎后回到住所,见两名日警正准备把李某带走,急忙上前挽住二十世纪之初,清庭朽败没落,国家积贫积弱,列强入侵蚕食,人民苦不甚言,年青的宋教仁心忧如。1905年2月,宋教仁在《二十世纪之支那》发表《汉族侵略史·叙例》,文中大声疾呼:“吾四万万尊祖敬宗之同胞手,起!起!!起!!!二十世纪之中国,将赖汝为还魂返魄之国,还汝为自由独立之尊神,汝老者壮者少者幼者,其勉乎哉!其勉乎哉!汝毋漠视焉,旁观焉,再遗汝祖宗所造光荣之历史羞也”。唤醒国民救亡御侮,振兴中华。

        1906年1月8日,宋教仁早起阅报,看到一则消息报道:南洋荷兰殖民地——印渡群岛之合列伯司岛三十多万华侨,受当地官吏虐待,清政府听之任之,华侨不堪受辱,意欲加入日本国藉以求其庇护。侨领陈福禄“乃亲至日本,求日政府将容之,但日人以格于国际惯例,尚未许也”。陈福禄仍度留日本,拜访政要,意欲再次申请……宋教仁得知百感交集,痛心疾首,当晚写出时评《南洋华人求入日本藉》用勥斋的笔名发表在同盟会机关报《民报》第二号上。文章首先分析了南洋侨胞受虐乃因自己的国家落后无能所至,指出“以无国力无群智之侨民,与文明强有力者相遇,终不能不居于屈辱之地位”,接着对清政府麻木不仁甚至助纣为虐的态度表示了极大的愤慨和严励地斥责,“然苟彼政府者或稍稍垂念此无告之民,施其保护之策焉,则虽不能与之并驾齐驱,亦当不致受奴隶牛马之虐待;乃其所为适成反比例,平日既以防家奴媚邻友为政策……何有于区区无关痛痒之侨民耶”。然后指出:“夫人孰不知爱国,然铤而走险,急何能择,亦人情所常有矣,我同胞固有不得已之苦衷而后为此者也。”对受辱无告病急乱投医的南洋侨胞表示出极大的同情和理解。紧接着宋教仁笔锋一转“吾对于吾同胞亦有不能不一言者?曰:‘宁可亡国,不可忘国’。夫吾同胞之祖国为何国乎?加吾同胞以虐待者为何人乎?使外人所以能加吾同胞以虐待者又为何人乎?我同胞何不思之甚耶?”在这一连串发人深省的提问之后,宋教仁以犹太人为例,言辞恳切,语重心长地说:“犹太人者,亡国之遗民也,散居世界,无处不受虐待,然犹能互相联结,越国响应,且有声言恢复祖国者焉,至今犹不失为有名誉之民族也。”??难道我们真能忘记祖国“四百余州锦绣庄严之山河”忍心“玷污中华民族四千余年神圣光荣之历史”而不如犹太人吗?

        陈福禄等人在《民报》上看到了宋教仁的这篇文章,心灵深处受到了极大的震撼,不禁“潸然泪下”,愧悔难当。即刻打消了求入日本籍的念头,回到了南洋。

        为了激发华人的爱国热情,1906年1月22日宋教仁在《民报》再次发表时评《尼夫阿利亚之独立》,文章首先介绍了尼夫阿利亚的历史沿革:“尼夫阿利亚者,西俄罗斯之一州也……土地不过三十万方里,人口仅约二百余万。当十三世纪间,原为独立之公国,至十四世纪中,合并于波兰。厥后波兰分割,尼夫阿利亚遂为俄罗斯之领土。……而尼亚阿利亚人素以恢复祖国争回自由为念”坚持不懈地开展民族独立斗,终于在1905年12月27日取得了胜利。接着宋教仁在文中摘抄了1905年12月6日至27日英国伦敦、德国柏林和美国华盛顿电讯中有关尼夫阿利亚人民奋起反抗,争取民族独立斗争过程的报道,对于尼夫阿利亚人民的胜利,宋教仁感慨良多:“吾人对于尼夫阿利亚,吾但知手舞足蹈表极端之同情,为之高呼万岁,且自愧不如”。他发表评论说:“夫生于天地间,而能成为一民族者,皆具有特别优异之精神与独立不羁之资格者也,使不幸而为他民族所征服所支配,则此民族者,毋宁亡尽,无孑遗焉,皆不可不出万死以力图恢复者也,即无所成就,亦不失为世界上名誉光荣之民族”。意思是说,一个民族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必须有自强不息与独立自主的精神,特别是不幸被殖民者奴役的民族,只要没有被灭绝,就不能不出万死之力以救亡,即便失败,也会为世人崇敬。

        由尼夫阿利亚人民的胜利,宋教仁断言:二十世纪,将是“民族主义将成功结残局之时期”也将是“被征服民族焉征服民族起最惨猛激烈之竞争而无有已之时期”。??在对世界大势发展作出这一精准判断之后,宋教仁振臂疾呼:正面临亡国灭种威胁情同尼夫阿利亚,而国土,人民等“则百千倍于尼夫阿利亚”的中华民族,应该赶快觉醒,奋袂而起,推翻封建王朝,驱逐列强,让古老的中华民族崛起于强邦之林,屹立于世界东方。

揭批列强阴谋

       年青的宋教仁以一介平民对列强环向入侵、瓜分中国的阴谋洞若观火,心忧如焚。1905年至1911六年间先后发表揭露判帝国主义列强侵略中国阴谋的时评、政论文章数十篇。尤其是对沙俄的侵略野心,宋教仁时刻戒备,先后发表揭露沙俄侵略中国阴谋的文章十多篇。1905年5月沙俄趁新疆回民滋事之机,出兵入侵伊犁,不理新疆巡抚阻止,强筑营房,意谋久据。1905年6月24日,宋教仁在《二十世纪之支那》用公明的笔名发表时评《西方第二之满洲问题》,文中一针见血地指出“夫俄人者,惯以贪狠狡狯之手段侵占人土地者也。其对于新疆也,日思乘间伺隙实行占入……既得进步三阶,必起望蜀之念”??宋教仁预警这次事件将很有可能演变成“西方第二之满州问题”,敬告国人要高度警惕。

        1905年8月23日,宋教仁阅报获悉俄使署曾派人赴蒙古查勘矿苗,近日又派员进京谋承办蒙古矿产。宋教仁马上意识到俄国人的掠夺阴谋,当晚作《俄人运动蒙古矿产》时评一篇在《醒狮》一期(1905年9月)发表,揭穿沙俄的阴谋,“盖俄人者,视蒙古为其第二之满州者也。自辽海战云日剧,俄人满州之经营已如梦幻,如冰泡,而其勃勃之野心仍发奇痒,不能自抑,乃掉头而向蒙古方面,以为亡羊获免之计;又因时机未熟,不能即为军事上之侵略,则不得不用吸取主义,布宗教、扩商务,谋揽铁道,私购土地,种种方法,不一而足,而攫得矿山采掘权,亦其一端,故尤极力设法运动之。噫,俄人之野心诚可畏哉!”?? 1911年2月法国、德国报纸相继报道俄国要求与中国修订商约,议设蒙古各地领事,要挟百端扬言发兵。蒙古危亡凸现。2月10日宋教仁在《民立报》发表时评《蒙古之祸源篇》,揭露沙俄谋我蒙古由来已久,“俄人之窥向蒙古,不自近日始也,而其谋之专,行之急,则于近日为尤甚。”??这次步步紧逼,祸源在于日俄争夺在华利益与俄国扩张野心庞涨。“日本既得南满,尚犹以为未足,时有窥向东蒙古之心,尤为俄人所忌,故俄人苟攫蒙古而有之,则东可以抵制日本,南可越长城而席卷中原,极东政策,可期大成矣。”??警醒国人须察其阴谋而筹救亡之策。

        对俄人借口改约“跋扈飞扬”“要索百端”,清政府束手无策,一再退让,宋教仁紧接着于2月20日又在《民立报》发表长篇时论《二百年来之俄患篇》。洋洋两万言“据国际法之理以论断俄人要索之不当,并以发其对于蒙古之政策之狡谋,以警告国人”??文中首先列举俄人十八个条约的主要条款,而后予以分类分析,指出咸丰八年中俄《暖珲条约》及其以后签订的十一个条约均为不平等条约。对俄人当时提出改约的六项要求,宋教仁运用国际法逐一予以驳斥或补正。在另一篇题为《讨俄横议》的时评中,宋教仁更为明确地指斥俄人“要索之条件,大都违约背法,已不俟论,即其要索之形式,已是不法之举,欺吾太甚,足令人发指,目眦尽裂者也”。然后指明:“俄人此次对于蒙古、新疆之举动,其蓄意深而规划甚巨,其目的所在,要不外乎欲握蒙古、新疆之政治势力、经济势力,以图展其极东政策、中东政策之雄略,盖圣彼得堡诸政治家处心积虑者,已非一日”他警醒国人与当局:“今而后,吾知黄河以北,皆将有不能高枕之势……当局诸公固可不慎重将事也哉!”作为一介平民,足见宋教仁忧国忧民之用心良苦。


        宋教仁对日本的侵略野心犹为警惕。他先后写了多篇近十万字的文章揭露的日本的侵华阴谋。在《东亚最近二十年时局论》中,宋教仁揭示:“日本者,自古及今,以并吞东亚为遗传之国是者也。盖其为国,僻处东海,仅有火山岛数四,往往不能自赡给。其国人自汉魏以来,濡染诸夏文化,凡国家制度、社会生活、皆力图上进,不欲故步自封,而瞻望吾中原大陆,河山锦绣,文物灿烂,有如天国,固不得不起垂涎之念;且其民族夙具岛国根性,轻漂嗜利,尚武喜动,不能恒远安于坐守,故自中古以降,其国之君若民,无日不以侵掠国外为事”。扇动朝鲜内乱乘机入侵,挑起甲午战争强占我国台湾,制造“间岛”事端渗透我国南满……“甲午后数年间中国之衰状……日本实为首祸”。在透析日本的民族特性与所作所为之后,宋教仁作出明确论断:“其有假同洲同种之谊,怀吞噬中原之心,日日伺吾隙,窥吾间,以数数谋我者,此则真为东亚祸源唯一之主原因。吾中国既往将来之大敌国,吾人不可不知之,且不可不记忆之也。所云为何?则日本是已”。指斥日本,警示国人,宋教仁的见解实在英明。一部中国近代血泪史,正好印证了宋教仁当年这一天才论断。

         对英、美、德、法等列强的侵略阴谋,宋教仁也明察秋毫,给予了无情的揭露和批判。他先后发表了《滇西之祸源篇》与《故纸堆中滇人泪》等时评政论,揭示了英国侵占我云南片马地区的阴谋内幕及全部过程的事实真象。


         庚子之役后,列强合谋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美国则主张领土保全,门户开放,似觉不同于日俄,宋教仁在《东亚最近二十年时局论》中揭示道:其实是它“知当时分割中国之不利,欲暂存置之以为后图”并揭其老底:“夫煸动人国之内乱,因乘其敝,遂据而有之,此美人所以灭菲律宾也”告诫国人不要被美国“友好”的假象所蒙弊。在这篇文章中,宋教仁揭露合谋瓜分中国:“首为德国,以杀二教士之故,突然据胶州湾,终租借之,且协吾国与订山东不割让他国之约……次为法国,租借广州湾,并订云南,两广不割让他国之约……弱小如意大利,亦觊觎三门湾而未果。”指明列强没有一个不怀之我之心的。国人唯有奋起自强,方可免受亡国之灾。

捍卫“间岛”主权

        1907年4月,宋教仁赴东北联络马侠从事反清革命活动。意外得知“中国满州与日属韩国接壤之处,有一大地域(东西四百里,南北四百七十里,大小略等台湾)名曰:‘间岛’Kanto,原为中国领土已久。近日本忽生异议,谓其地当属韩。其驻韩统监府于去岁七月(清光绪三十三年)遣陆军大佐斋滕季治郎率僚属宪兵往其地,设统监府间岛派出所,以保护韩民为名,实欲据而有之。 “时清政府惊愕抗议” 但面对日本蓄谋已久,以强势武力的突然发难及由其浪人组织“长白山会”在此地阴谋活动数年制造的种种伪证,又不知所措,处置失当。宋教仁深感事态严重。“大之将起瓜分之渐,小之亦招失地之羞,危急存亡,间不容发”。 预感国土沦丧危机,宋教仁毅然改变初衷。假扮日本浪人,化名贞村打入“长白山会”侦获日人伪证;又冒生命危险(其因反清革命列为朝庭钦犯正受追捕)深入实地调查获取实证;查阅中、俄、日、韩四国百多种典藉,搜取相关文献资料。耗费近半年功夫,著成《间岛问题》一书。运用国际法知识与文献资料对有关间岛主权历史、自然地势和境界条约进行了周详地论述。

        在论证间岛主权历史时,他列举了中国的《唐史》、《辽史》、《金史》、《吉林通志》、《大明一统志》;朝鲜韩致渊的《海东绎史》(“是间岛为通古斯人地见诸史藉之始”。)郑麟趾的《高丽史》、《大韩疆域考》;日本吉田东伍的《日韩古史断》、小滕文次郎的《韩满境界私考》等46种古代文献资料的相关记述,论证了“间岛之领土主权,自唐中叶迄于明末,即属通古斯人之传来取得者,自明末迄于间岛问题之起,即属于通古斯人之清国传来取得者,不特与朝鲜国绝无关系,即与朝鲜民族亦无丝毫之关系也。”


        阐述间岛自然地势时,他列举中国的《吉林通志》、俄国的《满州通志》、朝鲜的《通文馆志》、《大东舆地图》日本矢津昌礼的《韩国地理》、参谋本部的《满州地志》等十三种文献资料论证了鸭绿江、豆满江(图门江)实为中韩天然境界,虽有韩民越江垦殖谋生,但“间岛”绝非韩国领土。


      《间岛问题》一书,针对日韩的无理要求与制造的各种伪证,宋教仁引用了四国(中、俄、日、韩)93种书证和实地调查取得的大量实证,从学理与法理各个角度无可辩驳地论证了所谓“间岛”,历来都是中国领土,无可争议。

        日本人探知《间岛问题》脱稿信息,深恐落入清朝官员之手,使其阴谋不能得逞。先是劝说宋教仁不要帮助迫害他的政府,同时表示愿出高价购买《间岛问题》版权,宋教仁不答应。后又威胁说若不愿与日本合作,就要将其遣返交给清政府处置,宋教仁不理采。毅然将书稿托一位与清政府官员关系密切的同乡许孝绶转交给了驻日公使李家驹。清政府得到宋教仁提供的书证,在间岛问题交涉中“斥退日人口实。”取得了满清入关统治中国两百多年数十次领土争端谈判唯一完胜,保住了延吉四县十多万平方公里国土。

        间岛问题解决,袁世凯、那桐等谓宋有大才,奏请慈喜太后赫免其罪,赏四品京堂襄理外交。电令驻日公使致意宋教仁,宋教仁坚决拒绝,致信公使:“某愚不幸,素持与政府立于不两立之主义。‘间岛’问题之起,某以公等政府诸人昏聘无知,将坐使日人攫取我十数万方里之地。政府固所反对,然国家领土,国民人人当宝爱之。吾人今日未能获与外国交涉之权。则不得不暂倚政府。又我所悉该问题情事,既较多于公等政府诸人,则尤不宜袖手含默。故费数月之功,编著《间岛问题》一书,发明该地确为中领之证据,欲以为政府外交援助。……人各有志,不必相强,惟此心见白于此,则惟行吾志可矣!”

       历史上诸多爱国英雄如岳飞、郑成功、林则徐、邓世昌等,其爱国壮举,都是肩负重任的职务行为,古今中外,唯有宋教仁的爱国义举与报国精神,是全凭自觉的义务行为,诠释了“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经典,成为中外传颂的爱国典范。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