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国开国先驱何子渊与兴宁一中的渊源(2)

辛亥革命网 2016-12-07 14:18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何子渊文化研究会供稿 查看:

2016年是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也是广东名校兴宁一中建校110周年。笔者经多方查找资料,采访了何子渊的孙子何蒸云教授,梳理出了何子渊与兴宁一中的渊源。

1930年6月,何子渊(前排正中)暨兴宁县立第一中学校领导与高中部第18届毕业生合影

  据《兴宁县志》记载:就在何子渊即将退休前一年,即1939年,迎来了兴宁一中有史以来最辉煌的时期,一中高中毕业生参加全国国立院校统考,总成绩及录取率均名列前茅,居全国之“次优等”,获教育部隆重嘉奖。翌年,总成绩及录取率又稳居广东全省第一名。这一记录一直保持到现在。这两项荣光纪录,至今仍在激励着一中师生承前启后,继往开来。

  1939年冬,何子渊的学生罗映球代表一中师生将国画作品《木棉报春》,亲手赠予即将退休的一中创校先贤何子渊,聊表对渊公的崇高敬意,并题款曰:“紫房日照胭脂影 素艳风吹腻粉开,特赠子渊先生并绘像”。

  《木棉报春》是罗映球在日本侵略中国的非常时刻,1937年,“丁丑冬月”,“七·七芦沟桥事变”爆发之际创作的,也是讫今为止发现的罗映球最早的国画作品。

1939年,新兴版画运动先驱罗映球为革命导师何子渊赠画《木棉报春》

  这幅珍贵的画作躲过了八年抗战和国共内战,直到1950年代初“土改”时,何子渊其中一位孙子不惜冒着生命危险,佯装精神异常,将其和另外一幅何子渊留下来的珍贵古画宋徽宗真迹《老鹰图》一起转移到了石马林屋坑的打狗山。待他参军外出时,再将其塞进挑行李用的竹制扁担,带到部队。几十年来,历经“土改复查”“三反五反”及“十年浩劫”文化大革命等历次政治运动,几经易手而幸存了下来,堪称奇迹。

  “神山苍苍,宁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何蒸云教授对笔者说,作为教育先贤何子渊的后人,也作为兴宁一中的学子,他为有这么一位祖父而感到骄傲和自豪,同时他也祝贺母校110周年校庆圆满成功。

  (何子渊文化研究会供稿,谢胜宏整理)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