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孙中山革命的思想摇篮和大本营(2)

辛亥革命网 2016-08-01 08:59 来源:中山日报 作者:孙幸 查看:

十九世纪末,香港已是一个世界大都会,亦是珠三角人走出国门必经之地。1879年孙中山随母亲赴檀香山及五年之后返国,两次途经香港,香港的一切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香港求学期间,孙中山撰写了《致郑藻如书》和《农功》两篇著名文章,表现了孙中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崇高思想境界。此两文,可见看到孙中山有关“欲振兴中华,必先发展农业”的早期改良国政的思想。

  ●革命活动大本营

  孙中山踏上革命之路的第一步其实是从香港开始的。结识“辅仁文社”的一班革命志士,创立“教友少年会”,从成立香港“兴中会”到辛亥革命成功,在十多年里,香港一直是其革命活动的大本营。他与革命同志在香港聚会、筹款、办报……足迹遍布全港岛。

  自香港西医书院毕业后,孙中山曾在澳门及广州行医。1894年在檀香山成立了兴中会,但由于檀香山离中国太远,孙中山等人先后回到香港。1895年在香港中环士丹顿街13号干亨行成立了香港兴中会总会(“孙中山史迹径”第十二站),在总会拟定的章程中,对清政府进行了猛烈的抨击,更为突显出革命性质。

  同年5月清政府与日本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孙中山集结革命同志,在当时香港西营盘杏花楼密商进攻广州大计,商讨10月的广州起义计划,并起草了兴中会英文对外宣言。广州起义失败后,香港成为了孙中山及其革命党人避难及转移的地方。

  1896年3月,港英政府借口孙中山的革命活动危害治安秩序,禁止其在港居留活动,他只好多次乘船进入香港水域,在船上会见并指挥在港的革命党人,历尽艰难。在1899年派陈少白回香港创办了第一份革命机关报 《中国日报》,并在港建立总部(士丹利街24号,“孙中山史迹径”第十四站),发动惠州起义。此后的几年间,孙中山曾几度往返于香港,会晤中外有关人士,为日后再次起义作准备。

  1905年同盟会在日本东京成立后,孙中山继续以香港作为起义的策源地。1911年4月黄花岗起义前的准备工作便在香港李纪堂的青山农场进行,即现在的青山湾西侧的蝴蝶湾的红楼圣地工艺品中心。同年10月,辛亥革命爆发后,他返国时也路经香港。

  民国成立后,孙中山仍多次进出香港,并透过香港处理民国的许多外交事务。孙中山在香港其中最广为人知的,便是在1923年重临香港,与港督司徒拔午宴,又到港大演讲,发表《革命思想源于香港》的感言。

  链接

  ◆香港孙中山纪念馆

香港孙中山纪念馆

  香港的孙中山纪念馆位于中环半山卫城道7号,纪念馆楼高四层,总楼面面积约2,560平方米。纪念馆原址为“甘棠第”,1914年建成,原为香港商人何甘棠的宅第,二零一零年被列为香港法定古迹。

  ◆香港孙中山史迹径

  香港特区政府精心策划,以孙中山纪念馆为核心,建立了一条活化文物的“孙中山史迹径”,供香港市民与外地旅客凭吊孙先生革命事迹。史迹径以香港大学为起点,沿般咸道至德己立街为终点,全长共3.3 公里,行毕全程需时120分钟。景点15个。

  香港的孙中山史迹径沿途指示清晰,参观者可按图索骥,漫步香港坊间巷里,悠闲观赏香港风情之余,重踏孙先生的足印,凭吊孙先生的革命事迹,以发思古之幽情,确是一件颇为有益的乐事。

  ◆香港中山纪念公园

  香港中山纪念公园位于香港港岛西营盘海旁东边街以北,原址是为兴建西区海底隧道连带新增的填海区,初为一个露天运动场,原名为“西区公园”。2005年香港政府曾有计划于公园北部兴建直升机场,但遭中西区区议会反对。据历史记载,孙中山当发动革命时曾多次途经或停留香港,其船只停泊、上岸的地点,就是在此位置。后经协商及几阶段改建、扩建,增加体育、公园设施及孙中山纪念建筑,作为休憩和康乐用途,全部工程于2011年年初竣工,并正式命名为“中山纪念公园”,由康乐及文化事务署管理,免费入场。

  ◆屯门中山公园

  香港屯门中山公园,香港人习惯称之为“青山红楼”或“白角红楼”,位于香港屯门区南部,青山湾西面的白角,面对龙门路,邻近蝴蝶邨及北山苑,又曾称新生农场(前称青山农场)。相传此地是孙中山当年与革命同志聚会的地方。

  公园内的青山红楼约为1920 年代的建筑物,为一栋两层高三开间的洋房,具有中西兼备的建筑特色,因它以红砖砌建而得名。坐西北向东南,楼前林外,筑有清水池塘,碧树绿漪,极饶诗意。

 标签: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2008-2024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