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兴的“中国梦”及其奋斗轨迹

辛亥革命网 2018-09-14 09:43 来源:文史拾遗 作者:黄柏强 查看:

党的十九大刚开过,黄伟民接受了笔者的采访,概述了近代民主革命领袖黄兴的“中国梦”及其为实现“中国梦”而一生奋斗的轨迹。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所作的报告,鼓舞着每一个中国人。年届八旬的黄兴长孙黄伟民听着习总书记的报告更是热泪盈眶。

  党的十九大刚开过,黄伟民接受了笔者的采访,概述了近代民主革命领袖黄兴的“中国梦”及其为实现“中国梦”而一生奋斗的轨迹。

黄兴书“中国梦”(见黄兴《为吼生书所南诗》)

  一首鲜为人知的《中华民国国歌》

  黄兴1874年10月25日出生,父亲为其取名黄轸。黄兴年轻时即树立了远大理想,他18岁时结婚,婚后为陆续出生的子女分别起名为“一欧”“振华”“一中”“一美”“一球”“文华”“德华”“一寰”;后来他领导的革命团体取名“华兴会”,他自己的名字改成了黄兴,字克强。意为希望能够振兴中华,克服强权,走向世界。他曾对人说:“我的名号,就是我革命终极的目的。这个终极的目的,是兴我中华,兴我民族。”

  旅台湘人郭兆平先生所著《黄兴的时代——十年革命之旅》(湖南出版社1996年出版、发行)一书,录有黄兴先生1908年夏赴南洋途中曾写下的一首“古体诗”,这就是未曾公开发表过的《中华民国国歌》:

  “巍巍中华,风云浩荡。地大物博,长发其祥。四万万五千万生民共同王业,亿万世统绪,永垂无疆。西望喜马、昆仑,蜿蜒壮丽,东临太平洋,辽阔苍茫,五岳高万仞,长城万里长。九万里河山锦绣,五千年文化辉煌。中华!中华!源远流长。圣德道统,尧、舜、禹、汤。为人类文明启钥,为世界和平导航。飘扬青天白日满地红旗帜,以民主、共和建国,奋发光芒。中华!中华!国泰民康,与天地同在,与日月同光。中华!中华!国泰民康,与天地同在,与日月同光。”

  据郭先生备注,这首诗是他于抗日战争时期到后方考察路过湖南桂阳县时,经县长万梅子介绍,往访辛亥革命元老李国柱所得。李氏谓此诗(手书)是广州黄花岗起义前,黄兴先生居无定所,将随身有关文件交由李氏带返湖南代为保管。后因晤见艰难,无法物归原主。遂少有世人与闻。

  未曾公开发表的《中华民国国歌》是一首具有重要意义的力作。这首诗意境开阔、气势磅礴、语言豪迈、主题昂扬,饱含对祖国的赤诚热爱和对革命的必胜信心。喷发出了黄兴在内的亿万中国人民的心声!“为人类文明启钥,为世界和平导航”,壮哉!

  一个革命团体“华兴会”

  要振兴中华,走向世界,就必须排除振兴中华的障碍,推翻腐朽的清朝统治。黄兴早年求学于长沙城南书院,1898年,被保送到武昌两湖书院深造。1902年(光绪二十八年)黄兴被张之洞选派赴日留学,进入东京弘文学院速成师范科学习。这时,黄兴的思想逐渐向革命转化,感觉要救中国“非先从事种族革命,必无改变国体、政体之可言”,并因坚毅笃实、成熟稳重,注重实干、富有组织才能而赢得了越来越多的进步留学生的敬重与爱戴。在1903年的拒俄运动中,黄兴被选为义勇队的教导官。1903年,黄兴以“运动员”身份回国负责筹划两湖地区反清斗争。夏秋之交,返抵湖南长沙,受聘为明德学堂教员。11月4日,他以过生日为名,约集宋教仁、刘揆一、章士钊、周震鳞、翁巩、秦毓鎏、柳聘农、柳继忠、胡瑛、徐佛苏等,在长沙保甲巷彭渊洵家举行秘密会议。议决建立名为“华兴会”的反清革命团体,推黄兴为会长。拟定“华兴会”在长沙联升街设立机关,为了避免官方的注意,这个机关对外是“兴办实业”的“华兴公司”, “华兴会”的骨干都是公司的股东,入会者均称“入股”,股票即为会员证。“华兴会”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的口号。

  华兴会 “开中国内地革命之先声”,是中国内地建立的第一个地域性的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它推动了内地其他革命团体的建立,为全国统一的民主革命政党的建立奠定了基础。1905年8月,黄兴领导的“华兴会”与孙中山领导的“兴中会”等共同组成“中国同盟会”。

  一篇创建民国的“开国大谋”

  “华兴会”成立后,即开始筹划长沙起义,后因泄密而夭折。“中国同盟会” 成立后,孙中山和黄兴更是积极筹划,在国内各地发动多次起义,壮大了同盟会的声威。但每次皆因敌众我寡,双方力量悬殊太大,最后都以失败告终。然而屡败屡战,毫不气馁。

  1910年3月,孙中山从美国函告黄兴,计划暂停小型起义,准备向美国贷款,建立基地,招募人员,训练军队,然后再发动大型起义,向广州进攻。黄兴接信后,与赵声等根据国内革命的发展形势,尤其是革命党人在清朝军队中的渗透状况,进行了革命方略的研究。之后,由黄兴执笔,于5月13日复函(即《黄兴上孙中山论革命计划书》)孙中山,告知孙信中的建议不符合国内的具体情况,指出同盟会在国内各省的军队运动已经具有深厚的基础,起义“必能从军队下手”,择地“必能从省城下手”。

  《黄兴上孙中山论革命计划书》摘要如下:

  “先生与军人所拟之方略,与此间所已运动得手之情形略有不同。弟与伯先意,以为广东必可由省城下手,且必能由军队下手……

  “故图广东之事,不必于边远,而可于省会?边远虽起易败(以我不能交通而彼得交通故),省会一得必成,事大相悬,不可不择(此次新军之败,乃在例外)……

  “省城一得,兵众械足,无事不可为……

  “连络他省之军队及会党,此最宜注意者。今满洲之马杰及渤海之海贼,去岁萱野返日,已带有二三人来,均有势力者。伊等只要求费用,即可活动,至少可集合三五千之众,扰乱满洲方面,趋近杀虎口、张家口一带(口外无兵,可随意越过),以惊撼北京,此最为出奇者也。势虽不成,牵掣北清之兵力有余。又北清之新军,同志在其间者亦不少。前岁西挪拉氏之变,伊等欲乘机运动,虽无大效力,然种子已播,兹更图之,亦不难也。长江一带之会党,久已倾心于吾党,一有号召,至可助其威焰;尤以浙江一部为可用,王金发君等可得主动之。至三江之陆军,其将校半多同志,今岁闻伯先兄在粤举事,皆有握拳透爪之势,若事前与之联络,择其缜密者为之枢纽。势不难与两粤并。湖北之陆军虽腐败,然开通者亦不少。去岁有孙武(湖北人)者竭力运动,闻成绩亦好。湘中之新军,虽不及万人,然有数同志为管带、队官等;又督练公所及参谋等多同志,人较他处亦不弱。云南同志亦多得力,其经营有不俟他处彼亦为之之势。此次巨款若成,择其紧要,辨其缓急以图之,必有谷中一鸣,众山皆应之象。而吾党散漫之态亦从而精神活动,可无疑也……

  “组织总机关之人材,弟意必多求之各省同志中,以为将来调和省界之计。一有款,弟拟去日本招求已归内地之同志(有胆识者),来日会议后,分遣担任赴内地运动各事。其智识卓绝,或不能回内地者,则留驻日本,或招来港中,为组织总机关之人员。但目今不能详举其人名。以近二三年来,未与共办一事,而为外间浮言所中者居多。必须开诚布公、推心置腹以感之,彼方见信,如……”

  信中提出同盟会的革命战略应做根本性转变,概括为以下五点:

  一、革命动力从主要依靠会党和华侨转为主要依靠运动新军反正。

  二、发难地点由边陲地区转为省城和中心城市,武器弹药主要靠夺取清军的装备,“省城一得,兵众械足,无事不可为”。

  三、起义方式和目标,由局部的扰乱性起义转为有计划的“谷中一鸣,众山皆应”的全面起义,建议以夺取广州为先声,同时联合其他省的军队和会党响应起义,进而夺取全国胜利。

  四、起义干部的任用上,由依赖单独一省一地转为调动全国各省革命党人才,并且并不只限于同盟会内部,使之团结协作,“分担责任,各尽其才,事无不成矣”。信中还向孙中山具体地推荐了一大批“组织总机关”之领袖人才。

  五、信中同时建议召开一次党内大型会议,研究制定全面的起义方略,抽调各省得力干部,团结一致,动员全部的人力物力,分担负责,统一进行。

  此函是黄花岗起义及全国响应计划的最初蓝本,是同盟会由边境小规模起义改为在内地中心城市起义并全国响应一举推翻满清,实施战略转变的关键性建议,后来事实大部分应验。同盟会元老张静江评述《黄兴上孙中山论革命计划书》“此函于革命史具大关键”;胡汉民评价此书“其后进行计划,大略如书中所言,则此书为革命文献中不朽之作”; 曾省三评价此书“详陈辛亥革命之宏谟,创建民国之百年大计,……怠与武乡侯之出师表相伯仲,洵谠论也!”吴稚晖则评价此书为“开国大谋!”。

 标签: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2008-2024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