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市孙中山纪念堂 迟来而永久的怀念(2)

辛亥革命网 2016-07-20 09:57 来源:南方都市报 作者:孙幸 查看:

孙中山纪念堂占地3万多平方米,主体建筑前座是富丽堂皇的三层宫殿式建筑,从孙中山先生逝世,时隔57年,中山人终于完成了在孙中山家乡设立一座孙中山纪念堂的心愿。

  当年中山的文体中心

  新中国成立后的三十多年,仁山一直是中山的文化体育中心。

  解放初期,仁山球场的条件虽然十分简陋,比赛前需先用白石灰在泥地球场上划线,但观众反应却非常热烈,前排的席地而坐,中间的站着,后排的则站在搬来的凳上或单车架上,可谓里外三层。

  1954年中山在仁山广场内建起了第一个露天灯光球场,有木制的看台,可容纳观众2500人。

  1958年,中山原准备在仁山建一座万人大会堂,石岐的居民都踊跃参加义务劳动,粗大的水泥圆柱也建好了,后因国家暂时经济困难,停建一切楼堂馆所,大会堂工程就搁置了下来。而一个大型的露天剧场,随即因陋就简地在仁山出现了(即今孙中山纪念堂的位置)。

  六十年代,在露天剧场旁又逐步加建了圆形凉亭、荷花池、儿童游乐场、动物园等设施。曾在那里举办过千人操表演、民间武术表演、舞龙、舞狮、鹤舞、凤舞等,甚至物资交流会也在此处举办过。

  当年的中山县和石岐市的人民文化馆也曾分布于仁山广场南端左右两侧。文化馆设置有说书亭、幻灯场、文艺排练场、图书阅览室、展览馆、露天交谊舞场、音乐茶座等。

  1964年曾命名为文化公园。1967年又易名人民公园,但更多人习惯和记忆中仍称之为仁山公园。

  中山人共同的纪念

  在1985年和1998年两次的“中山十景”评选中,“仁山玉宇”两次均高票入选,这充分说明了孙中山纪念堂这座地标性建筑经得起时间考验,得到了市民恒久的喜爱。

  每当提起孙中山纪念堂这一连串荣誉,当时力主纪念堂选址仁山的老同志林藻,一脸欣慰,这充分证明当初的选址是正确的。

  当谈到孙中山纪念堂的建筑设计时,林藻介绍说,当时建筑设计服务还未有社会化,纪念堂的设计单位广州市设计院还是广州市的一个行政单位,之所以邀请他们设计,是因为他们为中山温泉的设计获得了各方面的好评。继续为孙中山纪念堂做设计他们也十分乐意。

  广州市设计院拿出的设计方案,纪念堂外观庄严宏伟、富丽堂皇,建筑寓意深远,从高空鸟瞰成一“中”字,而从地面平视又成一“山”字,整个建筑既有浓厚的民族风格,又充满了时代特色。这个方案刚一展示,就得到了各方面的赞同。时至今天,这座建筑仍得到市民和游客的喜爱。

  郭德胜先生当年为孙中山纪念堂的兴建捐款了港币1000万,这笔款项以当时的造价是不足够的。当年,相关的政府部门运用了当时允许的一些特殊政策,捐款当年并未直接汇回中山,而是在香港全数用于购买便宜的二手汽车、空调机,以侨捐的名义进口,然后在内地出售。一方面满足了内地经济发展初期急需机电设备的要求,另一方面为基建筹集了更多的款项。这是中国改革开放初期一个特殊的历史进程,亦留下了时代发展的印记。

  双方的感谢

  孙中山纪念堂于1982年2月1日动土,次年4月落成。施工期间,林藻曾陪同郭德胜先生一家视察工地。身为香港新鸿基地产董事局主席的郭德胜深谙建筑事务,当看到这座辉煌宏大的建筑,精细而高效的施工,他情不自禁地对家人说:“政府说多谢我们,其实我们要多谢政府!这样的建筑,又快又好,我们自己也做不到。”“政府把捐建这样一个重要建筑物的机会让了给我们,这是郭家的荣耀啊!”

  孙中山纪念堂占地3万多平方米,建筑面积8400平方米。主体建筑前座是富丽堂皇的三层宫殿式建筑,高36米,32根高逾两层楼的方形大石柱几何弓形地排列在前沿,石柱行列上是一层横贯全楼深黄色琉璃瓦的大屋顶,石柱后面是米黄色泰山砖砌墙。屋顶上有一座八角亭楼和两边两座四角亭楼,用琉璃瓦盖顶,三座亭楼的顶尖装设三颗金黄色的大琉璃珠,以比拟孙中山创立并重新解释的“三民主义”。八角亭外墙正中,悬挂一块有孙中山手迹“天下为公”的金字直匾。纪念堂外墙全部用泰山砖砌墙。

  纪念堂内部是组合的复式结构,分前、中、后三座。前座为三层楼房,楼下大厅正中安放一座用汉白玉雕刻的孙中山半身像,地面及二楼两侧为展览厅,三楼是贵宾厅及贵宾休息室。纪念堂中座是大型的现代化影剧场,有近一千五百个座位,舞台配备有当年国内罕见的旋转舞台及升降乐池等先进设备,舞台机械、演员化装间、导具间配备堪称当时全国最先进,至今三十多年过去了,仍不显落伍。

  1983年11月12日孙中山纪念堂正式开幕,其隆重程度亦是国内少有。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廖承志题写“孙中山纪念堂”牌匾,悬挂在正中大门上方。全国人大副委员长朱学范亲临主礼开幕典礼,省长刘田夫、副省长梁威林、港澳知名人士霍英东、孙中山孙女孙瑞芳等到贺。

  至此,从孙中山先生逝世,时隔57年,中山人终于完成了在孙中山家乡设立一座孙中山纪念堂的心愿。

  中山城市原点

  2009年4月29日,中山市人大常委会决定将孙中山纪念堂前位置定为中山市“城市原点”。

  城市原点的经纬度是该城市的“坐标原点”,是城市标注方位的“零公里点”,世界标准地图以该点的经纬度标示该城市的地理位置,以此为起点,任何一个地方都可以标注出到原点的距离和方位。根据国际惯例,这个点通常设在城市的政治文化中心,位置多定位于城市的标志性景点,成为具有重要文化意义的人文景观,对促进当地旅游和商务活动、提升城市文化品位和知名度有重要作用。

  中山城市原点的评选活动,候选地点曾有三个,分别是孙中山纪念堂、烟墩山阜峰文塔和孙文纪念公园。超过六成的投票市民赞成选孙中山纪念堂,此评选结果与专家意见相吻合,再通过市委、市政府和市人大常委会的审议,最终确定中山的城市原点为孙中山纪念堂。

  确定之后,在孙中山纪念堂前广场的中轴线上,设立了中山市“城市原点”标志。这一标志的设计创意以纪念堂的中式建筑和历史意义为前提,以民族传统美学为引领,浓缩的城市文化、城市特质,突出展现中山特色,在13.8米×13.8米的空间里展现中山非常具有代表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也展示中山文化的特质“博爱、包容”。

  中山城市原点设计中心点仿效翠亨村中山纪念中学“逸仙堂”建筑上的“中山”字图,套用“回归”纹圆形的图样花式,取天圆地方涵义,展示起始往来无尽之意。中心点之外用“圆”的形式层层展开。

  “城市原点”不单单是一个城市地理位置简单的经纬度数字,其更深刻的内涵是整个城市最形象的特征,不仅其地点能够代表城市历史起源和发展,而且“城市原点”中的任何一个要素都是城市精华所在,能从中看出城市的变迁,具有重要的人文意义。

  庄严与人情味

  自从孙中山纪念堂落成后,所在的公园随之定名为孙中山纪念堂公园。公园更成为了市民心目中的中山地标。那里曾有过热闹的仁山小商品市场,邮票、钱币、古玩、书籍成为那里的特色;露天的溜冰场曾留下过多少青春的身影;2002年1月将孙中山纪念堂牌坊向后平移18.8米并右转2.9度后,拆除围墙,使整个纪念公园大门变得开阔和更具气势;2009年城市原点标志的设立使公园更富文化内涵;木棉树的高大伟岸凸显出这一孙中山纪念地的庄严肃穆,而周边满布的榕树婆娑摇曳、绿叶常青又使这里充满和谐融洽的人情味。

  如今,这一座位于伟人故乡的孙中山纪念堂,不但有许多重要的政治、文化活动在此举行,早晚、节假日已成为市民、游客休闲、娱乐喜到的地方,整个公园已真正融入了中山市民日常生活之中,成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