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徐特立民主办学思想及实践(2)

辛亥革命网 2017-05-24 14:18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邓江祁 梁堂华 查看:

徐特立是我国近代杰出的无产阶级教育家,新中国教育事业的奠基人。他一生热爱教育事业,在长期从事教育管理工作中,始终追求和坚持民主精神,推行民主办学,形成了其丰富的民主办学思

  二

  学术民主也是徐特立民主办学思想的重要方面。他认为,学校是研究学问的地方,研究学问必须发扬民主,不能搞行政命令,更不能搞“一言堂”, 而要允许思想自由,允许学术争论,“有争论思想才能发展。民主对于推动(思想)发展非常重要”[3]P149,“只有争论才会有新的理论产生出来” [1]P252-253。他还生动阐述了自由思想发展的规律:“不摩擦不生热,意见分歧正是进步的形态,是意识形态活泼的表现,是动的状态;否则是静的、死的状态。思想统治必然走向死亡。”[3]P124他强调指出:“马克思主义者认为必须吸收人类文化一切优秀的遗产,才配称为一个共产主义者。对于他人著作,只要其中有一点正确的东西,马克思都视如珍宝。他不仅认为可以从前人和朋友的著作中获得许多教益,在他的论敌的著作中,他认为同样可以获得许多帮助。……我们现在却有不少人自高自大,抹煞他人在学术研究上的贡献,只要在其中发现一点错误,便否定了它的全部价值,这和马克思的态度,实有霄壤之别”[1]P380-381。“真正有学问的人没有不虚心学习,无分古今中外,任何阶级,任何党派,都一样要向他们学习。……学习的第一等问题就是虚心,就是向朋友。……一个政党或一个政治派别当然各有自己的政治立场,但互相学习,互相批评,携手共进,双方发挥其所长,更足以表现中华民族的伟大”[1]P257。基于以上认识,他十分重视师生的自由思想问题,积极提倡思想自由,学术民主,主张打破关门主义,实行学术自由,[1]P256并对此进行了一系列精辟的论述。

  首先,要正确认识自由思想。徐特立认为,第一,“自由思想是我们的教育政策,是学术研究的自由,是学校里民主作风的表现,也是新民主主义教育和国民党法西斯教育的根本不同点”。第二,“自由思想是我们的教育路线和教育方法,就是通过自由发表和自由讨论,找出正确的和不正确的,使大家吸收正确的抛弃不正确的,这样才能达到新民主主义教育的目的。自由发表以后,对于不正确的,要加以研究,引导到真理方面,决不应该予以打击”。第三,“自由思想,是我们民主研究,讨论学术思想的学风。这种学风必须贯彻到学习、生活、工作、课外活动、社会活动各方面。上课时要启发学生的怀疑精神,不应抱着:我说的都对,你们只管接受的态度。学术研究不能用表决的方式,即使是一人不通,也要等待下去;应当商量研究,倾听别人的意见,不要武断盲从”。他还强调,在对自由思想树立正确认识的同时,还要消除一些对自由思想的误解,不能认为自由思想是一种手段,先暴露后打击;不能把自由思想看成是民主检查,单纯的向领导上提意见;不能把发牢骚和解释意见都看成是自由思想;更不能把它和自由主义、自由行动、放任自流混为一谈的。

  其次,要正确把握自由思想的范围。徐特立认为,对师生的自由思想不能简单地加以压制和限制。他说:“全体教职员和学生的思想都可以自由,也不限制进步和落后的,也不分新老解放区,也没有班级的限制,不论课内外,不分场合,不分时间。”与此同时,他还认为,对思想自由、学术争论应有一定的范围,不能反对党的领导,不能反对新民主主义,不能演变成人身攻击和谩骂。他说:“如果是学术思想研究,就是法西斯思想也可以自由,但有立场,有计划的做反动宣传、攻击、谩骂,超出了学术思想研究的范围,当然是不能允许的。”

  第三,要大胆开展自由思想。徐特立认为,“开展自由思想时,顾虑会发生思想混乱、组织松懈、生活散漫、极端的民主和毒素的散播。这是不可避免的,但解决以下几个基本思想,顾虑便可减轻。(1)思想是客观存在着的,统治并不能去掉它,所以还是发表出来好,因为发表了可以进行教育。(2)新民主主义的方向是革命的方向,是真理所在,违反新民主主义的就不是真理,是存在不住的,不敢开展自由思想,就是还不相信真理是被我们所掌握的。(3)要相信青年是纯洁的,是追求真理的,不要怕错误的思想会被青年所接受,他们有辨别是非的能力,而且我们也还要加以指导。”基于此,他主张学校领导消除对开展自由思想的种种顾虑,积极鼓励师生自由思想,努力营造一种自由思想的氛围。

  第四,要掌握正确指导自由思想开展的方法。徐特立认为,指导师生开展自由思想必须要有正确的方法:一是“要掌握自由思想发展的规律。刚开始大家顾虑和怀疑,领导上也有所顾虑,这就必须好好的教育、解释、动员和讨论,对学生尤其是学生干部要好好地教育。其次还要给学生一个保证,就是不把说的话是否正确,当做以后检讨鉴定等的材料;而且这一点要随时随地提倡,以打破学生的顾虑。开展起来以后,不要夸张和打击,即使出现了偏差,也要耐心的教育,这样才可能把开展自由思想纳入正规阶段。如果一时开展不起来,要耐心启发引导,发生偏差时,还是要好好引导向正确的方向”。二是“必须树立民主作风,养成民主习惯发扬民主精神。民主,是自由思想的基础,因此首先要有民主精神,武断自是是不行的。其次要有虚心研究,互相学习的态度,没有这种态度,自由思想就开展不起来,因此‘权威’观念是要不得的。另外,还要有追求真理的精神,不然开展起来就没有标准。最后还要注意不拿大帽子压人,一压大家的思想就不敢再发挥了”。三是“思想自由和思想争论自由相结合。只是发表意见,而不去进行争论,真理就不会出现。但争论时要注意方式和态度,被批评的要注意:真理,不必计较方式和态度。有争论才有思想斗争,通过思想斗争,才会获得正确的去掉不正确的”。四是“开展自由思想,必须和正确的思想指导相结合:教育者在争论中应扶助和丰富正确的一面,但不要打击不正确的一面。要引导和启发,提出问题,指示方向。当然不是每个问题都去掌握,而只能是对大的思想问题。进行时—般不要采取全校性的大讨论会的方式,而采取小组或全班的讨论方式。思想不成熟时,不要早做结论,因为这样,正确的一面认识不易深刻,不正确的一面容易盲目服从结论。我以为结论还可以少做,甚至不做,只是用提意见的方式供给学生研究”。 [3]P281-283

  在徐特立的积极倡导和推动下,思想自由和学术民主在陕甘宁边区的教育界蔚然成风。在徐特立曾任院长的延安自然科学院,“学生在预习、听课和练习时,时常发现一些疑难问题,经自己努力解决不了的,就请教同学和老师。有些难题提交小组或班级进行讨论漫谈。若在漫谈中发生分歧,就可能引起一场班级大辩论。尤其是对总复习题、联系工作生产实际的问题以及对形势的分析,往往会形成不同的看法。辩论中大家动脑筋,勤思考,翻阅资料,查找依据,都想将自己的看法谈得更深刻点,充实点,还要准确全面地抓住对方要害而将其说服。质疑问难、热烈辩论的学习风气,将学生的学习推向深入。延安时期学生将讨论研究贯穿在整个学习过程之中,自始自终处于积极独立的思考状态,充分调动了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充分发挥了主人翁精神”[20]P303。同时,陕甘宁边区的学校普遍执行民主的教育方针,“边区学校的师生是打成一片的。开会时,教师可以发言,学生也可以发言。学校的墙报上有学生的文章,也有教师的文章;有时师生还在墙报上共同讨论一个学习问题。有趣的是一些有意义的问题常常是学生提出的,也常常是学生解决的。这对教师也是一种教育和帮助。边区的人民教师是很乐于向学生学习的。教师和学生,都是出于自觉,抱着同一目的到学校来的,彼此之间,没有什么隔阂。因此,学生尊重教师,教师爱护学生,师生一同生活,一同学习,一同探讨真理,团结一致、互助友爱……”[19]P174

  三

  吸收校外人员参与学校管理也是徐特立民主办学思想的重要特点。他认为,学校是培养人才的专门机构,与社会密切相关。学校的管理、学生的培养决不仅仅是学校的事情,而是全社会的大事。对此,他主张开门办学,吸收校外有关部门和人士参与学校的管理。

  一是要吸收学生家长参与学校的管理。徐特立主张学校与学生家长保持密切的联系,并定期听取学生家长对学校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以便不断改进学校的工作。他主持制定的苏区《小学管理法大纲》中明确规定,“学校必须与学生家长有密切的联系,至少每月必须召集家长联席会议一次,讨论学校的改良、学生的增加、教授方法的改善、学校设备的进步等问题,要经常的征求家长的意见和他个别谈话来改进教育儿童的方法,并研究对于各个儿童所应特别注意之点。”[8]P19  

  二是要争取当地政府部门和群众团体参与学校的管理。徐特立认为,办学离不开当地政府部门和群众团体的支持,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应主动与这些部门和团体保持密切的联系,发挥它们在办学过程中的积极作用。《小学管理法大纲》明确规定,“学校须与工会或贫农团合作社等建立经常的关系,工会、贫农团、消费合作社,以及女工农妇女代表会是最基本的群众组织,事实上组织了最大多数的学生家长,小学经费的来源固然要靠这些团体动员群众每月或每学期募集经费建立经常的地方教育的基金,而且小学教员的成绩,也须由这些团体经常的从旁督促和推动,所以学校应定期的约会这些团体派代表参观或开联席会议讨论学校的改良问题。”同时还规定,“所有上述的一切团体与学校的关系,自然都应当经过乡或市教育委员会去建立,乡或市教育委员会以及小学校长,应当定期邀请各团体代表组织评判会,来审查列宁小学,检举最坏的小学,奖励最好的小学。优待小学教员条例的执行应当根据这种评判会的结论。群众团体的小学评判会于每学期总结的时候,应当经过乡或市教育委员会,向区教育部提出最好的学校和教员,报告他们的具体成绩,而由区教育部决定给奖的办法。各团体还可以参考这种决定募集特别奖品、奖章、奖旗赠给这些教员及校长。”[8]P19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