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徐特立民主办学思想及实践(3)

辛亥革命网 2017-05-24 14:18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邓江祁 梁堂华 查看:

徐特立是我国近代杰出的无产阶级教育家,新中国教育事业的奠基人。他一生热爱教育事业,在长期从事教育管理工作中,始终追求和坚持民主精神,推行民主办学,形成了其丰富的民主办学思

  三是要吸收社会生产单位参与学校的管理。徐特立认为,学校教学的基本任务之一是传授和掌握知识。学生“如果不读书,就不能成为真正有知识的人” [1]P501。但他同时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个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认为知识一定要通过实践去检验。他说:“用理论来指导行动,并用行动的结果来检查感性知识和理性知识的正确性,所以实践是检查感性知识和理性知识的一个标准尺度” [1]P501。学生对知识“要彻底的了解,必须达到最后的实践——实习,学习才能完成” [1]P499。学校如何组织师生实践呢?徐特立在系统研究西方有关理论后认为,“资产阶级教学的方式有道尔顿制、设计教学、自学辅导式及启发式等等。这些方式都是资产阶级的民主制在教育方面的表现,它否定了封建的教师本位、教科书本位及注入式的被淘汰,转变到学生本位及生活本位主义。这些转变不能否认它的进步性,但只是资产阶级有限的民主主义在教育上的反映,所以他们虽从教师本位转到学生本位,但还没有进到群众本位。道尔顿制虽然已经是自动的学习,但拘束在学校的学习。其工作拘束在研究室和实验室,附属在学校的工场和农场,只限于自然科学一面的实验和实习,不是社会生产的工场和农场,缺乏经济的联系。设计教学法不是实际社会工作的设计,不是把学生送到社会去而进行设计,而是把假定的社会移到学校中来进行设计,这种设计脱离了社会的实际。”[12]P142从弥补西方有关理论的不足出发,徐特立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思想,主张学校加强与社会生产单位的联系,听取他们对办学的意见和建议,并组织学生到这些地方直接参加社会实践,促进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以培养社会实际需要的各类人才。基于此,1943年初,徐特立在延安自然科学院发动长达几个月的教育方针大讨论,经过大讨论,他指出,“我们要与军工局、建设厅等机关所属的各工厂农场密切联系起来,把理论与实际做到真正的联系。学校的主要任务是教育,培养具有独立工作的科学技术干部,给他们以基本的知识和能力。至于有些同志提出的要‘博’要‘专’,不是学校单独能解决的,还必须到社会上去钻研,到实际工作中去长期锻炼。必须经过学校和社会两个阶段才能完成‘博’与‘专’。”他进一步提出,“我们可以成立一个‘学校管理委员会’,各工厂、农场的负责同志,也作为主人翁参加,彼此商谈,工厂、农场需要哪一种人才,学校就培养哪一种人才”。“至于我们过去的课程标准,今天还不合适的话,可以全部否定,进行改造”。[12]P257大讨论之后,徐特立指导自然科学院按照进一步贯彻理论联系实际,教育为工农业生产服务的方针,对课程标准进行了改造,并对各系进行了调整,将物理系调整为机械工程系,化学系调整为化学工程系,生物系调整为农业系,地矿系并入化工系。同时鼓励师生到工农业生产第一线去,根据边区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的急需陆续组织和参加了大量的科学考察和生产实践活动,解决了边区发展的许多重大问题。

  徐特立民主办学思想和实践是其坚持和运用马克思主义教育民主思想的反映,对我国新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发展都产生了重要影响。正如昔日的延安自然科学院学员,时任国务院副总理、国家教委主任的李鹏同志1986年在北京工业学院(今北京理工大学)徐特立铜像揭幕典礼上所说:“他(徐特立)主张教育民主,尊重知识,爱护人才。他实行民主治校,同时又提倡从严治校,所以,他办的学校,民主空气浓厚,师生思想活跃,同时又纪律严明,充满团结和谐的气氛。……徐特立同志的教育思想,以及党在延安时期的教育实践和办学经验,是我国教育史上的一笔宝贵财富。对于我们今天的教育改革,仍有重要的借鉴作用。”[15]P4

  参考文献:

  [1]湖南省长沙师范学校.徐特立文集[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0.

  [2]武衡,谈天民,戴永增. 徐特立文存(第一卷)[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1995.

  [3]武衡,谈天民,戴永增. 徐特立文存(第三卷)[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1995.

  [4]范永新,汤洛.延安烛光[M].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

  [5]武衡,谈天民,戴永增. 徐特立文存(第四卷)[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1995.

  [6]湖南省长沙师范学校.徐特立文集[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0.

  [7]熊瑾玎.革命老人徐特立[M].北京:工人出版社,1959.

  [8]赣南师范学院,江西省教育科学研究所,江西苏区教育资料汇编(1927-1937)(二),1985.

  [9]陈云.陈云论党的建设[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5:12

  [10]谈天民.从延安走来——北京理工大学的办学道路[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4.

  [11]北京工业学院高等教育研究室。延安自然科学院史料(第二辑),1985:8.

  [12]武衡,谈天民,戴永增. 徐特立文存(第二卷)[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1995

  [13]赣南师范学院,江西省教育科学研究所,江西苏区教育资料汇编(1927-1937)(五),1985:24.

  [14]赣南师范学院,江西省教育科学研究所,江西苏区教育资料汇编(1927-1937)(四),1985.

  [15]吉多智,李国光,戴永增。徐特立教育学[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1990.

  [16]湖南省长沙师范学校. 徐特立传[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4.

  [17]赣南师范学院,江西省教育科学研究所,江西苏区教育资料汇编(1927-1937)(六),1985

  [18] 北京工业学院高等教育研究室。延安自然科学院史料(第一辑),1985

  [19]刘端棻。回首延安——边区教育生活二十年[M].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

  [20] 李龙如,李暄主编.一代师表徐特立.长沙:岳麓书社,1998

  [21] 陈元晖,邹光威等编.老解放区教育资料(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1.

  (原载:《湖湘论坛》2010年第2期)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