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元培的美育思想(2)

辛亥革命网 2018-04-26 15:48 来源:团结报 作者:江峰 查看:

今年时值蔡元培先生诞辰150周年,又恰逢其美育思想奠基100周年。特撰文纪念他对中国现代教育方针和现代美育的奠基作用。

  美育教育方针:“体智德美”

  1912年1月4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成立,蔡元培就任南京临时政府教育总长。他在教育总长任上颁布了《普通教育暂行办法》,并主持制定了《大学令》和《中学令》,这是中国的第一个大学和中学校令,他强调要把中学和大学建造成健全国民的学校。主张采用西方教育制度,废止祀孔读经,实行男女同校等改革措施,确立起中国资产阶级民主教育体制。大力进行教育改革,创设新式教育体制,制定了新式教育方针,提出了“世界观与美育主义”的宗旨。在中国现代教育史上第一次把美育确立为国家教育方针。

  辛亥革命后南京临时政府成立伊始,中国教育正处于一个重要的历史转折关头,中国实行了几千年的封建统治被推翻了,教育只是颁布了一些具体的暂行规定,还缺乏明确的教育指导思想和新的教育宗旨。要使资产阶级对封建教育的改革能够深入、健康地开展,迫切需要在统一的教育思想指导下,尽快地确定一个反映资产阶级要求的教育宗旨,来规定资产阶级对于人才培养的目标和要求,只是在这样的形势下,蔡元培适应形势发展提出了废止忠君、尊孔、尚公、尚武、尚实的封建教育宗旨,根据专制时代和共和时代对教育的不同要求,从养成共和国民健全之人格的观点出发,于1912年2月间发表了著名的教育论文《对于新教育之意见》,比较系统地提出了以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为急务,以道德教育为中心,以世界观教育为终极目的,以美育为桥梁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五育并举教育方针。五育并举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第一个充分体现社会价值与个人发展价值相统一的教育方针,而且是以追求人的自由发展与和谐发展为主的教育思想的集中体现。

  随着民国时期资产阶级教育思想的普及推广,蔡元培认为,世界观教育实际上就是理想、信仰教育,现实生活中理想信仰教育不能靠空洞的说教和抽象的论证,而要通过美的对象与美感直观才能达到目的,因此世界观教育本质上是包含在美育之中的。如他所言:“世界观教育,非可以旦旦而聒之也……然则何道之由?曰,由美感之教育。”

  1917年至1927年,蔡元培就任北京大学校长。其间,他在北大的教育实践中不仅大力推行新式教育方针,而且还大力推进美育的实施。1920年12月5日,他在新加坡南洋华侨中学发表了《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的演说。首先,区别了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他认为职业教育犹如一所房屋的寝室,所注重的是专门的技能或知识,而普通教育则像房屋的地基一样,因此学生在中小学时代一定要把高深学术的基础筑固了,入大学时自然不觉得困难。其次,体智德美四字教育方针。这个基础到底是什么呢?他把其界定为:(一)养成健全的人格,(二)发展共和的精神。“所谓健全的人格,内分四育,即:(一)体育,(二)智育,(三)德育,(四)美育”。在本演说中,蔡元培进一步论述了美育与德育分离的缘由。他认为,“从前将美育包在德育里的。为什么要把他分出来呢?因为晚近人士,太把美育忽略了。按我国古时的礼乐二艺,有严肃优美的好处。西洋教育,亦很注重美感的。为要特别警醒社会起见,所以把美育特提出来,与体智德并为四育……以上四育,都宜时时试验演进,要一无偏枯,才可教练得儿童有健全的人格。”

  美育理论奠基

  蔡元培的美育理论,总体上体现为“以美育代宗教说”“文化运动不要忘了美育”及“美术与科学的关系”。

  (一)以美育代宗教说

  1917年4月8日,蔡元培在北京神州学会上作了《以美育代宗教说》的演说,旗帜鲜明地提出了“以美育代宗教说”。他认为,“夫宗教之为物,在彼欧西各国,已为过去问题……此则由于留学外国之学生,见彼国社会之进化,而误听教士之言,一切归功于宗教,遂欲以基督教劝导国人。而一部分之沿袭旧思想者,则承前说而稍变之,以孔子为我国之基督,遂欲组织孔教,奔走呼号,视为今日重要问题。”

  近代以来,宗教从知识、意志、感情三个方面对人的精神起到了控制作用。第一,从知识上讲,知识根源于宗教的。蔡元培认为,“盖以吾人当未开化时代,脑力简单,视吾人一身与世界万物,均为一种不可思议之事。生自何来?死将何往?创造之者何人?管理之者何术?凡此种种,皆当时之人所提出之问题,以求解答者也。于是有宗教家勉强解答之。如基督教推本于上帝,印度旧教则归之梵天,我国神话则归之盘古。其他各种现象,亦皆以神道为唯一之理由。此知识作用之附丽于宗教者也。”第二,从意志上讲,宗教有控制人的意志作用。他认为,“吾人生而有生存之欲望,由此欲望而发生一种利己之心……其后经验稍多,知利人之不可少,于是有宗教家提倡利他主义。此意志作用之附丽于宗教者也。”第三,从感情上讲,宗教又有深入人的情感之渗透作用。他认为,“又如跳舞、唱歌,虽野蛮人亦皆乐此不疲。而对于居室、雕刻、图画等事,虽石器时代之遗迹,皆足以考见其爱美之思想。此皆人情之常,而宗教家利用之以为诱人信仰之方法。于是未开化人之美术,无一不与宗教相关联。此又情感作用之附丽于宗教者也。”

  教育通过知识、意志、感情与宗教相分离的方式,逐渐取代了宗教对人的精神控制作用。蔡元培主张宗教与教育相分离,反对宗教干涉教育。其主要有三种理由:首先,宗教信仰的神话性与迷信性,导致了人们对于宇宙人生的各种现象的解释,都以“神道为唯一之理由”,迫使人盲从迷信。其次,宗教信仰的专断性与保守性,不允许人们自由地怀疑和大胆地异议。最后,宗教的独尊性与侵略性,正如他所言:“盖无论何等宗教,无不有扩张己教、攻击异教之条件。”

  鉴于宗教具有的激刺感情、消磨意志之流弊,正如他所说,“于是以美育论,已有与宗教分合之两派。以此两派相较,美育之附丽于宗教者,常受宗教之累,失其陶养之作用,而转以激刺感情。”由于美育的普遍性特征,蔡元培极力主张教育领域推行美育,即以“莫如舍宗教而易以纯粹之美育”式的“以美育代宗教”。他认为,“鉴激刺感情之弊,而专尚陶养感情之术,则莫如舍宗教而易以纯粹之美育。纯粹之美育,所以陶养吾人之感情,使有高尚纯洁之习惯,而使人我之见、利己损人之私念,以渐消沮者也。盖以美为普遍性,决无人我差别之见能参与其中。”

  (二)文化运动不要忘了美育

  民国时期是新旧思想冲突、国内外思潮交锋的重要转型时期,蔡元培想用“以美育代宗教”的思想理论,来统一人们的思想,健全人民的人格,丰盈民族的精神。随着一战的结束,各种解放新思潮传导到国内,国内又掀起了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蔡元培认为,文化运动恰是践行美育的绝佳时期。因此,他提出了,“文化不是简单,是复杂的;运动不是空谈,是要实行的。”“……科学的教育,在中国可算有萌芽了。美术的教育,除了小学校中机械性的音乐、图画以外,简截可说是没有。”又进一步讲到文化进步的国民应该同时实施科学教育和美术教育,如“文化进步的国民,既然实施科学教育,尤要普及美术教育。专门练习的,既有美术学校、音乐学校、美术工艺学校、优伶学校等,大学校又设有文学、美学、美术史、乐理等讲座与研究所……一切公私的建筑,陈列器具,书肆与画肆的印刷品,各方面的广告,都是从美术家的意匠构成。所以不论哪一种人,都时时刻刻有接触美术的机会。”

  (三)美术与科学的关系

  基于知识与感情不好偏枯,就是科学与美术,不可偏废。蔡元培认为,科学与美术有不同的点:科学是用概念的,美术是用直观的。科学与美术要高度融合,不然人生就会陷入“常常看见专治科学、不兼涉美术的人,难免有萧索无聊的状态”,不但对于自己竟无生趣,对于社会毫无爱情,就是对于所治的科学,也不过“依样画葫芦”,绝没有创造的精神。为了防这种流弊,就要求知识以外,兼养感情,就是治科学以外,兼治美术。有了美术的兴趣,不但觉得人生很有意义,很有价值,就是治科学的时候,也一定添了勇敢活泼的精神。

  在中共十九大报告中也明确指出了,党的教育方针,就是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就意味着人的全面发展,其实就是“德智体美”四字教育方针的全面发展。回首历史,人们会发现,现在是过去的延续,历史总在文化深处牵引着现在的发展。现在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与蔡元培提出实施的“体智德美”教育方针竟然惊人的吻合,其关系犹如蔡元培所说:美育者,与智育相辅而行,以图德育之完成者也。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