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调元家世源流考(2)

辛亥革命网 2018-07-17 08:56 来源:《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科版)2018年第 作者:邓江祁 查看:

宁调元是辛亥革命时期著名的民主革命家、宣传家、文学家和诗人。但长期以来,由于史料匮乏,史学界对于宁调元家世源流的研究相对薄弱。本文通过《楚攸甯氏六修族谱》等史料,解开了宁

  三、家族世系

  据《楚攸甯氏六修族谱》记载,宁氏在明以前,历代命名虽无定行,究亦昭穆不紊也。明以后,每代定一嘉字,随时择用,至乾隆辛卯,族谱经初修于“乾思魁祖 元武映宗”之后,加上“卫之祥发 远振家声”八字,民国癸酉,五修族谱之际,再添二十四字,形成楚攸宁氏班行诗,供后世命名循序取用,以免重名越序之弊:

  乾思魁祖 元武映宗 卫之祥发 远振家声 泽承先正 光裕后昆 敦信崇礼 康乐和亲 美继前哲 德观厥成

  现根据《楚攸甯氏六修族谱》的记载,将楚攸甯氏第二房第十三世至二十二世族人逐一介绍如下(限于篇幅,仅列直系,未举旁支):

  第十三世宁魁铃,字祥生,为思邦公次子,生于清顺治甲申年(1644)十月二十九日,逝于清康熙庚寅年(1710)三月二十二日,元配王氏,生子三:相机、相祖、祖楫。

  第十四世宁相机,字子奇,为魁铃公长子,生于清康熙丁未年(1667)八月初九,逝于清雍正丁未年(1727)十二月初五,元配唐氏,生子三:元滨、元澜、元江。

  第十五世宁元江,字如作,为相机公三子,生于清康熙乙亥年(1695)六月十四日,逝于清乾隆己巳年(1749)四月初三,元配魏氏,生子三:武标、武楠、武木即(木即为一字);生女二。

  第十六世宁武楠,字琴材,为元江公次子,生于清乾隆癸亥年(1743)二月初七,逝于清嘉庆癸酉年(1813)四月初七,元配孙氏,生子三:映琢、映宏、映达;生女二。

  第十七世宁映宏,字华声,为武楠公次子,生于清乾隆乙巳(1785)正月初二,逝于清道光丙午年(1846)六月初三,元配何氏,生子四:宗顺、宗晖、宗嵘、宗绶;生女二。

  第十八世宁宗绶,字有桂,为映宏公四子,生于清道光己丑(1829)十二月初一,逝于清光绪庚辰年(1880)七月三十日,元配杨氏,生子二:卫均、卫坚;生女一。

  第十九世宁卫均,宁调元之父,字克仁,号子承,为宗绶公长子,国学生,生于清咸丰壬子年(1852)正月十四日,逝于清光绪壬寅年(1902)正月初一,元配谭氏,生子一:调元;生女四。

  第二十世宁调元,派名之梯,字光甲,号仙霞,又号大一,为宁卫均之子,生于清光绪癸未年七月二十日(1883年8月22日),逝于民国癸丑年八月二十五日(113年9月25日)。元配阳氏,生子一:祥大;生女一。

  第二十一世宁祥大,字鸿猷,号小仙,为宁调元之子,生于清光绪壬寅年(1902)八月十七日,逝于1951年。元配张氏,生子一:发仁;生女二。

  第二十二世宁发仁,字中仁,为宁祥大之子,宁调元之孙,生于1940年8月20日。

  另据《楚攸甯氏六修族谱》记载,宁调元的先人历代在当地具有一定的社会地位:

   宁调元之高祖父武楠公貤赠奉直大夫,其妻孙氏貤赠宜人;

   宁调元之曾祖父映宏公貤赠奉直大夫,其妻何氏貤赠宜人;

   宁调元之祖父宗绶公诰封奉直大夫,其妻杨氏诰封宜人;

   宁调元之父亲卫均公授州同衔加二级诰封,其妻谭氏诰封宜人。

  四、家族特征

   据《楚攸甯氏六修族谱》记载,宁氏家族订有《族规家范》,其《家范》规定了尊祠宇、守祖茔、修谱牒、明四礼、郭孝弟、别名分、端蒙养、慎婚姻、肃闺阃、联族众、戒废业、崇节俭、供赋役、睦乡邻、广施济、抑浮薄、杜争讼、禁掩溺、慎结纳、御群小、戒淫邪、禁赌博、兴文会。后又有《重订家训十条》曰:“孝父母、友兄弟、敬长上、勤职业、戒游惰、诚祭祀、勒墓碑、崇节俭、培人才、恤无告”。并有《重订家规六则》曰:戒忤逆、逐匪类、惩凶暴、禁赌博、正婚姻、慎嗣续。[2]P74-82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宁氏家族恪守族规家范,代代相传,形成了以下鲜明的家族特征。

  1.好学善文。长房的鼻祖彦琼公就是邑庠生,五房的鼻祖彦琇公“书无不读,博综渊邃,独得精蕴”。长房的会山公(字)也是邑庠生,自幼即“好学能文工词赋善草书,年未冠即领芹香。……其生平尤以文章意气自豪”。四房的宗滋公,“幼读书颖悟异常儿,长从族伯云阁先生游,造诣益邃,县试屡列前茅”。二房的宗绶公,即宁调元祖父,“好读书”,宗绶公之子卫均公,即宁调元父亲,也勤奋向学,是一位国学生。据《楚攸甯氏六修族谱》之“簪缨英名录”统计,自第六世分为五房后至第十九世(卫字辈,即宁调元父辈),楚攸甯氏四房(三房已失传)共出进士1人,国学生33人,庠(廪)生26人。

  2.排忧解难。长房祖荷公“睦族和邻,排难解忿,尤为近今罕观”。长房邦源公对于“乡曲间纷者难者,竭力排解,蜥礼必公,故是是非非,类以翁言为定”。长房武烈公“乡族之忿者疑者,与是非之剖,缓急之济,待以审处措置者,悉于公有嘉赖焉”。二房思邦公“与人交重然诺,好施与,排难解纷,乡党赖之者,事难枚举”。四房魁见公,“人以事就质者,委曲详论,是是非非,定于一言,宗族乡党咸推为端方长者焉”。五房大僎公“生平敦孝友,重然诺,虚以待人,故族中户事多代理而主持之”。五房思芬公“和邻睦族,济困释争,乡党中素有贤声”。

  3.性格鲠直。五房彦琇公“厉以持己,贞以制行,敦古道,重然诺,言笑不苟,喜怒不形”。长房之宁铨公,“一言投契,则性命以之;言不相入,虽王公贵人弗顾也”。长房武烈公“为人侃直不阿,无柔媚态”。五房元泗公“为人秉德不回,温厚和平,从无疾言遽色、智愚相欺、喜怒相疑,虽乡党誉之得謷然不顾,乡党非之失亦傥然不受”。

   4.重视教育。长房祖荷公“生子六,悉勖以诗书,服饰示尚朴素,举止不使踰闲”。二房思邦公“课子训孙,纠若绳检,不使踰乎藩篱之外”。二房元洲公“殷于训子,日以远大相期”。四房魁见公“训迪子弟,循循礼法,尤不欲以败德毁节而下同卑陋侪俗之徒焉”。五房思芬公“生子三,能以诗礼课训,俾知绳趋矩步,不越尺寸”。

   5.乐善好施。二房宗绶公,即宁调元之祖父“其处事也重义轻财,留心实行,其大者修寢庙以妥无灵,捐田产以隆祀事。他如戚族邻里中衣食不给者,则推解之,丧葬不能治者,则博助之。其余道桥寺观诸善果,无不挥金以襄厥成”。五房云瀚公“凡创修庙宇、桥路及邑中诸大务,恒输金为众人先。遇岁荒,饥民每负薪易米,人咸利其值拒与取,徒占便宜。司马则不拘时日,不计多寡,惟知于人有济,以故闾里感激,颂无间言”。

  以上宁氏的家世家风和宁氏先辈们的优良品格、先进事迹以及宁氏深厚的家学渊源,对于宁调元性格和思想的形成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使其从小就受到良好的家族和家庭教育,逐步形成了勤奋好学、追求真理、开拓进取、勇于任事、刚正不阿的品格,后来又经过革命斗争实践的锤炼,成长为一名坚定的民主革命家、宣传家、文学家和诗人,最终成为一位名垂千古的革命烈士。

  宁调元被害后,其英勇事迹广受后世称颂,《楚攸甯氏六修族谱》卷三《簪缨英名》中载有傅熊湘所作《二房太一事略》、枊亚子所作《二房烈士太一传》和刘谦所作《二房太一革命纪略》;卷四《世系世录》中宁调元的条目下记载:“幼负天才,著述甚富,留学日本,志切排满,光复后历任要职,振聋摘伏,不避怨劳。袁项城继任总统,帝制自为,霞谋彻底革命革命,进行联络,被捕阳夏,就义武昌,年才三十一,海内惜之”,从而使其成为宁氏后人又一个值得学习的光辉榜样。

   (原载《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科版)2018年第4期)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