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实业计划》中的工业布局思想及其现实意义(2)

辛亥革命网 2018-09-10 15:20 来源:《贵州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陈宏明 查看:

本文试图在这方面作一些努力。研究探讨《实业计划》中所包含的工业布局思想,一方面是为了更加深入地理解和领会孙中山的经济建设思想,另一方面对我国当今正在进行的现代化建设和西部大开发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西南拥有丰富的农矿资源。西南铁路系统的主要干线有七条,每条铁路经过的地区都是农矿资源非常丰富的区域,如广州重庆线,附近有丰富的煤、铁、锑、钨、锡、铜、银等矿;该路沿线的各类农作物、竹材、木材及其它森林产物都异常富饶。经由桂林、泸州的广州成都线,沿途经过煤铁矿田及富庶的红盆地。广州思茅线,在云南、广西境内经过锡、银、锑三种矿产丰富之地,沿线又有煤铁矿多处。其农产则有丰饶的米、花生、樟脑、桂油、蔗糖、烟叶等等。 [2]380-383

  西南地区农矿业的开发必须凭借依托西南铁路系统,而西南铁路系统的建设是开发西南经济的基础和前提,西南铁路系统构想的根据就是要把南方大港和西南地区的重要城市及农矿产区联系起来,其目的是要开发西南的农矿资源及繁荣南方大港。随着该铁路系统的兴筑,沿线各地的农矿资源开发就会提上议事日程,该铁路系统完成之日,就是大规模开发沿线的西南农矿资源之时。

  2.工业沿水路布局

  自古以来,水路就是重要的运输线,在现代工业发达的今天,水路的运输价值仍然很大。在《实业计划》中,工业沿水路布局首先表现在海港的建设上。《实业计划》中规定在中国东南沿海修造三个世界大港,四个二等海港,九个三等海港及十五个渔业港,[2]386这31个海港形成一个完整的中国海港系统。它们都是重要的工商业城市,海洋航线是连接它们的纽带。其次是工业沿内河航路布局,在《实业计划》中,为促进工业发达,孙中山十分重视对内地水路的整治和利用,如提出要整治广州河道、扬子江及黄河,疏浚旧运河,开凿新运河等河道工程,其目的是为了便于在这些水道上形成更多的工商业城市。如第二计划中规定通过对扬子江的疏浚和治理,要在扬子江沿岸重点建设一系列的都市及区域,它们是镇江及其北岸,南京及浦口,芜湖、安庆及其南岸,鄱阳湖及武汉。[2]345-346

  (三)依托资源进行工业布局的思想。自然资源是影响工业布局的重要因素,自然资源的种类、储量、品质、开发利用难易程度及地理分布,直接影响着工业的结构和布局。依托资源进行工业布局既是工业建设的一个原则,也是开发各地资源,平衡区域经济发展的现实需要。《实业计划》中对各类工业的布局十分注意考虑其背后的资源因素。如关于动力工业的开发,《实业计划》主张:黄河流域的山西、陕西煤矿蕴藏极富,应积极开采。中国西北部的陕西、甘肃、新疆等省,均有丰富油田,经营石油的规模应力求宏大,并应敷设油管以利输送。长江三峡及西江伏波滩等河流上水力蕴藏量巨大,宜于宜昌上游、西江上游桂平与南宁间的适宜位置筑坝设厂发电,等等,都是依托动力资源条件举办相应工业的典型例子。至于举办各项重工业和轻工业,尤其将是否具备丰富的资源作为关键性的决策因素。《实业计划》中拟于北方大港建钢铁厂,依托的是河北山西无尽的煤铁储藏,[2]319北方大港将成为我国的制盐中心化学工业中心,是因为渤海周围有我国最大的盐场。[2]306将广州建设为世界级的南方大港,依托的是西南地区藏量极富的各类农矿资源。在《实业计划》中规划的各项轻工业,其厂址选择的原则更是充分考虑到该地附近拥有足够资源的因素。

  (四)全国工业均衡发展的思想。将各类工业在全国均衡布局,既符合经济学的原理,同时在国防上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在近代西方国家的工业发展史上这种工业布局思想备受推崇,孙中山先生将这种工业布局的理念贯穿于《实业计划》之中。

  1.对全国经济区域的均衡划分

  在《实业计划》中,三大世界港的设立具有及其重要的意义,这三大海港分别位于中国北方的渤海,中部的东海及南部的南海,它们是全国三大经济中心,其所在的区域是我国最重要的三大经济带,这三大经济中心的直接腹地分别是西北铁路系统、中央铁路系统和西南铁路系统所覆盖的区域,其余的地区则是它们的间接腹地。六大铁路系统构成六大工业区,既有相对的独立性,又通过铁路网络紧密相联,因此,三大世界港和六大铁路系统的构想就是一种宏观的区域均衡发展思想。

  2.沿海商港及内地都市的均衡布局

  在《实业计划》中,将中国的海岸线由北到南,设计了31个海港,这些海港若能如期建成,对于中国整个沿海区域海洋资源的开发,将产生极大的经济效益。至于内陆都市的布局,在扬子江流域,规划了镇江、南京、芜湖、安庆、鄱阳港、武汉等工商业都市的兴建,另外,伴随着六大铁路系统的构想和实践,必然会使一些传统的工商业城镇不断繁荣,新的都市将不断兴起。这样必将促进中国工业布局的更加合理化,一改昔日中国工业偏布于东南沿海的畸形状态。

  3.重工业与轻工业的协调发展

  中国自近代工业产生以来,轻工业的发展颇受重视,重工业因发展缓慢而极其微弱,形成畸重畸轻的局面。孙中山先生不仅重视轻工业(即民生工业)的发展,尤其关注重工业的发达,力求达到重工业与轻工业的平衡发展,在重工业方面,主张兴办钢铁厂、士敏土厂,设机关车、客货车制造厂,建立造船业,化学工业,机器业,电气工业等;在轻工业方面,大力发展与人民食、衣、住、行等方面密切相关的工业,如粮食工业、衣服工业、居室工业、行动工业、印刷工业及磁器工业等等。轻重工业统筹兼顾,协调发展,既增进民生又强大国防,其眼光十分远大。

  4.工业与矿业平衡发展

  过去中国工业落后,矿业也落后,而要建设工业化,二者必须齐头并进。 在《实业计划》中,对工业和矿业的发展是平等对待,毫无偏颇的。孙中山先生对农矿等为工业提供原料的产业给以了极高的评价,他曾说,矿业与农业为工业上供给原料之主要源泉,矿业产原料以供机器,犹农业产食物以供人类,故机器者实为近代工业之树,而矿业者又为工业之根。[2]456在《实业计划》中,主张应先行举办的重要矿业有铁矿、煤矿、油矿、铜矿、特种矿等等,铁煤油铜各矿是现代工业所需的最重要的矿物,除积极开采满足国内工业生产的需要外,开采各种特种矿用以输出换取外汇,对于平衡贸易差额意义极大。

  5.海洋工业与大陆工业并重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海洋资源的重要性被越来越多的西方国家所重视,海洋里蕴藏着无尽的宝藏,海洋工业的发展对国家的未来影响极大。民国以来的舆论认为,十九世纪为大西洋之时代,二十世纪为太平洋之时代。孙中山也曾说,太平洋问题,关系中华民国之命运,[7]3443因此,在《实业计划》中,不仅对大陆工业发展不遗余力,对海洋工业的发展也给与了高度的关注,六大铁路系统为发展内地工业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条件,沿海31个不同等级和不同规模海港的规划则是发展海洋工业的中心。《实业计划》的要旨是以广大的大陆为基点,以繁荣的海港为出口,国际贸易经海港与世界各国相连,而以大陆为发展农矿事业的基地。和平时期,大力发展海洋工业,若战争爆发,则以内陆为战略大后方。

  (五)国防与民生合一的思想

  孙中山著述《实业计划》的目的,就是要通过各项实业的发展,将中国建设成一个现代的工业化国家,从而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图强与求富一直是近代中国的仁人智士矢志不渝苦苦追求的目标。图强就是要建立巩固而又强大的国防,保卫国家的独立与安全,不再受列强的欺凌和剥削;求富,就是要解决民生问题,使人民过上幸福的生活。国防与民生是《实业计划》一书的主旨,因此它也是《实业计划》中规划工业分布的指导思想。

  《实业计划》中对全国实业发展作出了全面的规划,实际上每一项都与国防和民生密切相关。蒋介石认为《实业计划》这部书其实就是一个伟大的国防计划。 [8]6孙中山先生曾说:“国家建设之首要在民生”, [9]709因此在《实业计划》中贯穿着为民谋利,改善民生的思想。孙中山说:“在我计划,以获利为第一原则,故凡所规划,皆当严守之”。 [9]273他认为,国家能够获利,民众也会分享其惠。如北方大港的兴筑,北方大港原为一片荒寂之地,开发此港,可以解决逾百万军人的就业问题,新港筑成后,必然产生巨大的经济价值。

  孙中山先生对中国人民的的苦难生活深表同情,认为解决民生问题的方法是大力发展中国的工业,《实业计划》中不断重视关键及基本工业的建设,而且对本部工业的建设也极为关注,孙中山认为,关键及根本工业发达,人民有许多工事可做,而工资及生活程度皆增高,……。发达本部工业的目的,使多数人民既得较高工资,又得许多生活必需品、安适品而减少其生活费。[2]443

  综上所述,孙中山《实业计划》中的工业布局思想有以下一些特点:重视经济因素,强调获利原则,选择工业分布区域时注重自然、资源、交通等条件;重视交通建设在工业发展中的作用,主张工业分布要充分利用便利的交通条件;注重各区域之间的平衡发展,主张沿海和内地要均衡发展,城市与乡村之间,东部与西部之间的应协调发展;还主张轻工业与重工业,工业与农业都要配套发展;在强调经济条件在工业布局中的重要性的同时,注重国防安全的需要,体现了经济与国防密切配合、国防与民生合一的工业布局思想。总之,《实业计划》中包含了许多极富创见的工业布局思想,在后来的国民政府时期,长期被国民政府作为工业建设的指南针。在改革开放的今天,它仍具有重大的现实指导意义。

  三、研究《实业计划》中工业布局思想的现实意义

  工业布局问题是现代国家在经济建设中的一个具有全局性和战略性的问题,工业布局的成功与否将直接决定着一个国家工业化进程的快与缓,甚至决定着这个国家工业化战略的成与败。中国作为一个经济落后、幅员辽阔、各地发展又极不平衡的国家,科学而又合理地解决工业布局问题尤其显得迫切和重要。新中国成立后,中央政府对国家的工业布局进行了几次大的调整,历次调整都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也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和不足。无论是20世纪50年代实施的“一五”计划,60年代中期到七十年代的“三线”建设,[10]还是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在邓小平允许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的国策指引下实行的东部优先发展战略,[11]都没有很好地解决全国范围内的工业均衡布局问题。在新的历史时期,在全国范围内,如何科学合理地进行全国的工业布局,仍是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

  90年代后期,针对国内东中西部经济发展差距不断拉大的局面,中共中央正式作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决定。2006年,中共中央系统提出和阐述了中国区域协调发展的总体部署,即实施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形成东中西互动、优势互补、互相促进、共同发展的区域发展格局,标志着中国区域发展战略的再一次转向,也表明国家的工业布局思想有了新的战略思考。然而在当前我国的工业化建设过程中还存在一些突出的矛盾和问题:一是我国不同地区之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仍在扩大,二是我国地区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导致不同地区间人们收入差距悬殊严重,使社会和谐稳定的环境受到威胁,三是我国贫困人口覆盖的区域仍然较大,贫困人口的绝对数量也较为庞大,四是国内不同级别、不同类型的经济规划区名目繁多、遍地开花,显得无序和杂乱,既容易造成大量浪费,也不利于地区间经济的协调发展。工业是现代经济发展的基础和引擎,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加强国家现代工业建设的科学规划和合理布局是解决上述问题的关键所在。

  在新的历史时期,深刻领会和借鉴孙中山《实业计划》中的工业布局思想,对于当前实施中央提出的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和解决国内地区间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如《实业计划》放眼全国,树立全国一盘棋的观念,全面规划、抓住关键、分清主次、循序渐进地发展的思想,对全国工业建设进行合理的工业分区思想,注重沿海与内地、边疆与腹地、东部与西部等区域间平衡协调发展的理念,工业分布中兼顾国防与民生的愿望,以及工业布局中重视交通、资源、市场等经济条件等等思想,既符合经济学原理,又适合中国的国情,这些有利于当前在我国的现代化建设中,在全国范围内合理地布局工业生产力,有利于缩小各地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经济发展的差距,对于提高我国工业的经济效益,促进国民经济又快又好地发展,对于践行科学发展观,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顺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都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总理全集第三集[M] //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1990:299.

  [2]孙中山文粹(上)[M] //广州:岭南文库编辑委员会、广东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合编.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1996:301-302.

  [3]孙中山.总理全集第一集(下)[M] //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1990:1016-1017.

  [4]孙中山.孙中山选集下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902.

  [5]孙中山.孙中山选集合订本[M] //人民出版社,1981:862.

  [6]任美锷.《实业计划》中的工业区位思想[J]//载《新经济》半月刊.第7卷第1期,1942(4):2.

  [7]张其昀.张其昀先生文集第七册.史学类(四)[M]//台北:中国国民党党史委员会、国史馆、中国文化大学印行,1988:3443.

  [8]秦孝仪.总统蒋公思想言论总集专著卷三[M]//台北:中国国民党中央委员会党史委员会印,1984:6.

  [9]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六卷[M] //广州:中山大学历史系孙中山研究室、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中华民国研究室合编.北京:中华书局,1984:709.

  [10]刘友于.中国二十世纪全史第8卷 [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1:572.

  [11]张华林.邓小平文选第三卷若干主要论点阐释[M] //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3:28.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热门推荐

孙中山的“铁路梦”

从孙中山青年时萌发“铁路救国”思想,到任职“全国铁路督办”的初...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