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生追寻三民主义理想之路——记我的祖父陈蕴瑜(4)

辛亥革命网 2021-05-20 09:16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陈瑾 陈玲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回顾祖父的一生,他从一个品学兼优的少年书生,到街头游行抗议反对二十一条的热血青年,毅然投笔从戎投考讲武学堂,从一个青年军官到追

  在当地村民的群策群力之下,建成后的天龙小学俨然成为屯堡建筑中的杰作,主楼为恢宏的礼堂建筑,高大雄伟,大礼堂正中挂孙中山先生像,上书“天下为公”,两边则是 “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的总理遗言;主楼的后面是两幢屯堡建筑风格的教学楼,为扩大采光,窗户都为大圆拱形;图书楼犹似古堡;校门为石牌坊建筑,气势宏大,牌坊正中“平坝县天龙小学”的校名就是祖父当年的亲笔题字。天龙小学建好后,得到多方赞赏,被称为民国贵州乡村小学的经典建筑,但凡各路大员到访,都会前去参观,辛亥革命元老于右任曾为天龙小学欣然题词。如今,天龙小学建筑群已列为安顺市文物保护单位。

(图片说明:祖父当年提议并捐资建造的天龙小学,图为图书室一角)

  1936年,曾祖父病逝,祖父奔丧返乡,料理丧事后,又在家乡逗留了半个月,期间为当地群众办了不少实事。得悉邻村侯清云和刘金用两家农户因遭火灾,十分悲惨,当即叫家人送两驮(300多斤)粮食过去接济;看到家乡人终年劳作还是不够口粮吃,祖父很是忧心,村民告诉他说除了苛捐杂税之外,主要原因就是缺水,所有的田地全靠天落雨。于是,祖父第二天就亲自带领大家四处寻找水源,终于在一个地名叫大坡脚的地方挖出了一口水井,至今家乡的群众仍在使用受益。

  祖父一回到家乡,就穿上家乡的便服蓝布长衫,从不带卫兵随行,白天微服访贫问苦,夜间则给民办夜校学生讲课,教授读书救国的道理。据当年夜校郑培珍老师回忆:“每晚除我上识字课外,其余时间都是他讲课。先讲读书的重大意义,继而讲一些革命道理,最后他讲国难当头,青壮年应抱什么态度,讲了‘万宝山惨案’、‘九.一八事变’、‘上海一.二八事变’,又讲了‘榆吴协定’、‘何梅协定’等卖国事件,听得学生们捶手顿足,义愤填膺。”有的夜校学生后也追随祖父参军到了部队,几乎后来也都参加了抗战。夜校的这位郑培珍老师也在祖父的鼓励下,投笔从戎考入黄埔军校第17期,参加了“鄂西会战”、“常桃会战”、“中原会战”、“湘西会战”等重要战役。

  祖父体会民间疾苦、爱惜百姓的思想,在以后人们为他所立的《追赠陆军少将陈君蕴瑜别传》中就有很中肯的评述:“君起自田间,深知社会情伪,且家世勤农,负郭之田足以事蓄,故历任钜邑,不妄取一芥于民,有古廉吏风。与民相安,人恐其去,奉调别迁,民皆曰:‘陈公弃我也’。”《晋少将陈团长蕴瑜墓志铭》中评价祖父:“武不怕死,文不爱钱,两美难有,而君俱全。”

  七、民生梦醒

  自从在桂林大行营见过孙中山先生以后,祖父一直铭记当年中山先生亲口描绘的三民主义理想,也铭记总理遗言“革命尚未成功,同志还需努力。”一个职业军官不用枪炮去争权夺利,反而拿起锄头带领百姓种粮食抓经济,在旁人看来都觉得不可思议,可是他自己却甘之如饴,乐此不疲,辗转六县八任,一干就将近十年,这十年与国民政府时期的“黄金十年”基本吻合。

  十年一觉民生梦,九一八的枪声一下把祖父从理想国拉回到了现实,军人的职业敏感早就告诉他中日必有一战,日本人等不及了,祖父决心:一旦中日开战,自己一定要战斗在第一线,除了精忠报国的思想之外,还有就是自己对日本军队和军事思想比较了解,当初读讲武学堂时采用的是日本士官学校教材,校长何应钦、谷正伦等教官大都留学于日本军校,在校时还跟学堂聘请的日本顾问学习过简单的日语,这些优势将来都应该发挥在对日作战的战场上。所以,1935年5月,当他结束第二任威宁县长任期的时候,正赶上中央政府在威宁整编黔军,于是他毅然回到军旅,出任国民革命军第102师607团团长,在军中以日军为假想敌训练士兵,准备随时带领子弟兵迎战来犯之敌。

  时间果然过得飞快,就在祖父驻防在河南日夜操练队伍时,1937年七七卢沟桥的枪声划破了夜空,日本帝国主义大举入侵中国,从此,在中国共产党积极倡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展开了一场全民族的对日抗战。

  八、请缨抗战

  被第三战区司令官冯玉祥称为“大熔炉”的淞沪战场上,一派沿江平原,几乎没有任何可以防守的天然屏障,而武装到牙齿的日军拥有3000多架飞机可以覆盖淞沪战场,在上海的黄浦江上、长江口,日军有4艘航空母舰,黄浦江和长江有一百多条日舰。从全国各地仓促赶来的中国军队几乎连像样的工事都无法修筑就投入了激烈的战斗,中国军队以每天消耗一个师兵员的速度苦苦血战,无论中央还是地方部队,全无派系争斗中的推诿,全都抱一死的守土职责。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