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纪回眸:董必武与卢立群的师生缘(3)

辛亥革命网 2016-04-05 09:12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卢俊述 卢纲撰 查看:

卢立群为著名爱国人士,董必武的同乡和亲密学生,他们之间半个世纪的师生缘有着怎样的历史故事呢?

  (二)

  万里长江眼底流,

  脚跟蓬转两春秋,

  一枰残局劳神手,

  几曲清音兢妙喉,  

  迁客余生空屡杖,

  将军百战剩颅头,  

  今朝别却江南路,

  风雨凄凄倍惹愁。

  风雨凄凄的白色恐怖下,李汉俊在发出“胡宗铎的手段真辣啊!”的呼喊中被枪决。董必武则在友人蓝文蔚、熊晋槐等的掩护下,化装水手,乘轮经上海去日本(卢俊听卢立群讲,董曾谢称他们“古道热肠”),不久经杨贤江联系转去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1932年离苏回国去江西瑞金中央苏区任党校校长,后经历长征到延安任中央党校校长、陕甘宁边区政府代理主席。

  抗日救亡 汤池办班

  流亡海外的戎马书生们只好重返文化和学术领域耕耘,卢立群继续学习研究建筑美学,翻译艺术理论,著译《马克思艺术论·建筑学部分》、《产业革命史》等,并在上海出版,与卢在日重逢的郭沫若则在甲骨文和古代史上做出了惊人的成就。当时郭沫若一家住在东京郊外的千叶,1929年2月创造社遭查封,他生活来源的版税收入断绝,卢立群曾潜回上海找开设乐群书店的张资平筹款数百银洋资助郭。这时鄂豫皖根据地的张国焘正跟风苏联斯大林搞1930年大肃反,卢立群的同学、已是党内领导人物而有独立见解的知识份子不少遭猜疑而被错误清洗。此刻的中国共产党还处于不成熟的探索期,还没有找到自己最有眼光和谋略的领袖,以及立足生存和发展的机会。

  1931年“九一八”事变,卢立群在东京银座参加反侵略示威游行,遭东京警视厅拘捕,后经营救出狱,留日学生毅然发起全体归国救亡运动。那年长江水势暴涨,饿殍遍野,沿江死亡达廿万人。董必武的知交、时任湖北省水利局长的辛亥老人蓝文蔚力邀卢立群任长江上游河工督察,卢立群住在时任省民政厅兼建设厅长李书城家,因卢与李的连襟金宗吾及长子李声华为留日同窗挚友。《胡风传》载有卢介绍胡与金及李书城结识。李声华也是创造社成员,人称“李大少”,据说小时玩父亲手枪走火受过惊吓,父亲是高官,故花钱手面大,在上海时稿子还未写就常找叶浅予预支稿费花。李书城及接任的李范一两位伯乐延揽卢立群任建设厅工程师、总工程师兼园林处主任,卢遂投入抢救1931年大水灾情上世纪30年代建设大武汉的计划。历史际遇及环境条件使党外知识精英的他没有如董必武走政治和职业革命家的路,也没有当文化人,而是成为实干的建设人才,以不同的方式报效国家,振兴中华,开拓近代化。从断瓦颓垣中开辟蛇山大首义公园成为全省第一座国家公园,主持重建具地方特色和民族精神的黄鹤楼,策划并实施以蛇山和黄鹤楼为中心的一大批建设项目,如:建黄兴铜像、武昌最早的自来水、最早的钢筋水泥南楼跨山桥、环山环湖8条市内马路、保护古黄鹤楼铜顶等,从而奠立近代武昌中心城区的格局,并帮助解决武汉大学校舍地基下沉和校园绿化。卢立群参与规划建设的省图老馆成为武汉抗战指挥中心、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所在地,整修的奥略楼和兴建的山头百级台阶、山脊干道成为大型抗日画展、冼星海指挥的抗战歌咏大会及十万人火炬游行大会的场所。卢立群为鄂西公路、张公堤、襄阳老龙堤、光化老河口护岸滑坡的整治付出不少心血,建设厅长李范一对卢十分倚重,二人常一起探索科学和实业救国之路。

图片三:留学精英卢立群

  在李范一率领下,常一起坐车全省跑,调查工矿资源,筹划建设蓝图,开辟“汤池农村合作实验区”,设有辗米厂、榨油厂、纺织厂、小农机、合作社、小学、医疗室,为乡村建设和农民服务。卢立群还和建设厅内爱国同事挫败了有日本军阀背景的“六合公司”套购汉冶萍铁矿砂的阴谋。1931年东北“九·一八”到1937年华北“七·七”事变,中国历史又一次大转折,由为80%无地农民分田的土地革命转向为中华民族生存的民族革命,国共分裂的内战转向国共合作的抗战。这年秋天董必武从延安南下任汉口八路军办事处负责人,回到阔别十年之久的武汉。当时武汉有从东北、华北、华东等地来的大批流亡学生,青年向何处去?成为很大的社会问题。国共两党都在争取青年,国民党有“战干团”,共产党有“八办”及新设的“新四军军部”。面临民族危亡的历史关口,成为全国抗战中心的武汉是国共合作最好时期。“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昔别君未婚,儿女忽成行”,最难风雨故人来,师生重聚于此关键时刻、关键地方、从而造就了一件关系重大的事情。卢立群建设厅的职位和汤池的情况立即引起董必武的重视,他的目光已投向开班培训干部、组织游击武装的战略布局。董找国民党上层人士、时任建设厅长的石瑛以及时任省政委员、汤池农村实验区主任的李范一,希望招收流亡学生及青年,以省建设厅名义开办“汤池农村合作事业指导员训练班”。卢立群受董必武委托,帮董派来的陶铸、张执一、许子威等培训600多新四军干部和游击队骨干,卢设计建造的训练班校舍现已成为革命历史纪念馆,汤池训练班为中国人民民族解放事业作出了贡献。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