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前后的张元济

辛亥革命网 2017-08-17 09:49 来源:新浪博客 作者:陈苏 查看:

上海滩活跃着两位出版人,他们一个是海盐人张元济,一个是桐乡人陆费逵。他们一个是商务印书馆的灵魂,一个是中华书局的创办人,这两位近代出版文化史上的巨擘,在那个风云际会的时代刻下自己的深痕。

  张元济,1867年10月25日,生于广州,14岁随家迁回原籍海盐。1892年5月,中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1898年,因参与百日维新,被“革职永不叙用”。1899年,出任南洋公学译书院主事。1902年,入商务印书馆,次年任编译所所长。1911年,创刊《法政杂志》,出席“中央教育会议”。1959年8月14日,病逝,终年93岁。  

  1911年,辛亥风云

  上海滩活跃着两位出版人,他们一个是海盐人张元济,一个是桐乡人陆费逵,同属于浙江嘉兴地区。他们一个是商务印书馆的灵魂,一个是中华书局的创办人,这两位近代出版文化史上的巨擘,在那个风云际会的时代刻下自己的深痕。

  张元济曾在给蔡元培的信中说:“出版之事业可以提撕多数国民(使国民觉醒)。”维新核心的他,看到戊戌前后人们零碎的改革建议中看不中用,认识到国民素质之重要,由英才教育转为国民教育,后来更“以扶助教育为己任”。此后的商务印书馆在他的引领下,以昌明教育、宣传西学、传播新知为信念,从1902年开始到五四期间,一直致力于普及教育,普及公民权利义务,启迪民智。正如后世学者所言,不论在何种时代,这对社会进步有好处是肯定的。1921年,胡适称张元济领导下的商务印书馆:“这个编译所是很紧要的一个教育机关——一种教育大势力。”

  在张元济入商务印书馆的次年,陆费逵到了武昌,这个8年后成为辛亥革命发端的城市。在这里他参加了日知会,出售《革命军》、《警世钟》、《猛回头》等革命书籍,后因抨击时政,避祸至上海。他谋求教育救国,主张国民教育、人才教育、职业教育三者并重。1912年新年伊始,中华书局在上海成立并宣告“非有适宜教科书,则革命最后胜利仍不可得”。不久,陆费逵“遵教育部通令”出版《新中华教科书》,这套封面为五色旗的书打着“教科书革命”的口号。

  商务印书馆和中华书局在张元济和陆费逵两位出版巨擎带领下,相竞相长,引领着那个时代的出版业,在社会进步中扮演了十分重要、缺此不可的角色。

  1911年,辛亥年。

  那一年,风云变幻。

  10月9日,革命党人不慎引燃炸药,引起清军大搜捕,新军士兵们仓促举事。10日清晨,新军第八镇工程第八营正目(班长)熊秉坤与战友们打响了起义的第一枪,武昌起义爆发。由此开始了这一年最高潮的篇章。

  那一年,张元济44岁。

  年初,摄政王载沣在召见庆亲王奕匡力时面授机宜:“整顿教务、清理财政为当务之急。”显然,执政者认为,教育是导致他们衰败的一大重要因素,若要力挽狂澜,需要从教育入手。张元济就是在此时,被任命为“中国教育会副会长”。

  6月,一次旨在“教育改革”的“中央教育会议”召开。在这次为期40天的会议上,新旧思想激烈对撞,吵得最厉害的就是“男女同校”和“小学不再设读经讲经课”。

  大会在吵吵嚷嚷中达成了12项决议,包括废止小学生读经讲经课。

  只是,决议尚未实施,清廷已经被“革”了“命”。

 标签: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2008-2024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