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川名贤张化如传(2)

辛亥革命网 2018-04-18 14:22 来源:河源日报 作者:凌丽 查看:

张化如曾做过陆丰、和平县长,为一方官长,亦是重民生、兴学政、重农业水利,造福当地。在张化如的一生中,兴学修路,移风易俗,也是他的显绩。

  没有刚强的国防,哪有安定的国家?甲午耻,何时雪?少年张化如热血沸腾,希望自己能学武,强兵雪耻。教会学校的德国牧师慕兴立,介绍他到天津官办武备学堂求学。但是,贫寒人家出身的张化如,并不能得其门而入。通过辗转联系,转到新安(今宝安)李朗神学院攻读。

  在这个学院,学杂费、伙食费都不是自己出,都是学院包办了。因此,虽然张化如家穷得很,但他不用为学费和吃饭担忧,可以安心攻读。4年里,除了听老师授课,他自己还读了许多古今中外名著,专研中药书籍,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寒暑假也很少回家。

  在学院攻读期间,腐朽的满清王朝发生了戊戌政变(1898年9月)、康(有为)梁(启超)败亡,英国割去九龙半岛,深入大埔粉岭龙骨头一带(1898年),民众拒绝充当英奴而起兵抗拒,义和拳运动,八国联军攻入北京(1900年8月)……

  一桩桩、一件件痛史,无不啃噬着爱国青年的心。他们怒发冲冠,期盼为国雪耻。于是,张化如怀着满腔热情,参加了兴中会。兴中会是近代中国第一个革命团体,1894年11月24日成立于美国檀香山,由孙中山领导,宗旨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

  茅庐初出佳联名世 教席方安学堂攘清

  22岁那年,张化如从李朗神学院毕业,巴色教会派他到兴宁县刁屋坝教堂传道。当时,兴宁城发生严重流行性脑膜炎,不少患者死亡,人们以为瘟疫来了,城内居民恐慌,纷纷逃往乡下。

  对中医中药有一定研究的张化如见状,生了治病救人的慈悲心,亲自到患者家中探望、诊治,且不收诊金,同时还向患者及其家人宣传疾病预防方法,灌输注意清洁卫生、避免传染的意识,深受兴宁百姓的信赖。如此一来,那些反对教会的、轻视张化如的文人、豪绅,也都愿意与他交往(张道隆《张化如先生事迹》)。

  在兴宁,张化如崭露头角,为此,他还娶得美人归。

  在刁屋坝传道时,张化如完美地处理了一桩两邻居的争端,两邻居立了界碑,表示以后互不侵犯,永息讼争。当地的美国檀香山华侨郑莲葆夫妇见状,知道这个小伙子将来定是个人才,就将女儿郑路德嫁给了他。传道4年后,张化如申请去梅县教会办的小学当老师,但因为没有学过教育,未获批准。于是,张化如带着妻子前往上海,得到岳父的资助,前往青岛德文学院求学。

  在校3年,看着德国人的傲慢横恣,当地官员如山东巡抚周馥的卑污无耻等,张化如对腐朽的清王朝愈加憎恨,反满情绪日益高涨。但是,即便是国家局势如此动荡,很多人仍是安于现状,逆来顺受,与他有同样志向的,只有安徽人张浩然一个。

  毕业后,张化如受聘于紫金古竹乐育中学,当了一年半的教员,因为咳血症,回龙川休养。

  虽然在家休养,但蛟龙并非池中物,是金子就会发光。休养期间,张化如又露了一手,让乡人又多了几分敬佩。

  县里有个很老的老人,花巨资买得“郎中”一职,并为曾孙子成婚而大摆筵席,邀请有当地科举功名的文士和豪绅到家庆贺,同时,请张化如撰写一幅对联,张贴在中厅。这幅对联是这样写的:

  老夫何能为,仰圣恩祖德,孙成名,曾成室,幸有荣光昭奕叶;

  嘉宾欣莅址,荷族谊亲情,仪隆重,礼隆厚,愧无旨酒宴群英。

  上联用的是老人的口吻,说到为家族的枝繁叶茂而高兴;下联主要讲招待嘉宾事,其实认真说起来,应该是张化如没有使多大力气的,但如此工整而贴切的长联,已足令在座文士击节叹赏,打听是谁写的,都取得哪种功名。

  “这对联的作者是张化如。”老人得意地告诉他们。

  张化如少年时就外出学习,很少在乡,且毫无功名,家境贫寒,人们都不认识他。现在得知,文士们认为,化如先生是本县难得的有学问的人才,得留下他,为本县造福。

  于是,1910年春,龙川鹤市的进步人士,以大义说动张化如辞去古竹乐育中学职务,到通衢镇明新学校任职。

  张化如的侄子张道隆,记有张化如当年在明新学校时,对学生思想上的启蒙。

  在一次历史课上,张化如讲到满清入主中原,以“留发不留头、留头不留发”的命令,来强迫汉人剃发留辫,以致发生了“嘉定三屠”、“扬州十日”针对汉人的大屠杀。张化如讲得声泪俱下,学生深受触动。当时仍留有辫子的学生,当夜就把辫子剪掉了。

  虽然当时科举考试已废除,但毕业学生仍保留功名制度,明新学堂毕业生仍给予“秀才”或“廪生”的衔头,穿绣衣,戴红顶子,大摆宴席,以示庆贺。

  在赠毕业生的贺联中,张化如写有“勿以奴隶衣冠忘了菜根味道”之句,警戒学生不要念念在于为官,而忘了本。

  广设新学龙邑培英 因谤投笔异地戎马

  在明新学校才一年半,就遭逢了辛亥革命,张化如也参加了革命工作。但凡革命,总不免有发生暴力事件,有时暴力会失控。龙川就遭遇了柳城土匪的蹂躏,离开妻子到了广州,通过邓仲元,谒见了军阀陈炯明,请他派兵,与自己东上龙川,平靖地方。

  也就因为这次与陈炯明的接触,在往后孙陈决裂的日子,张化如也奉陈炯明为长官,而未追随孙中山。

  民国元年(1912年),张化如被委任为龙川县督学局局长,筹办龙川师范及中小学校等学校。

  这时候,正是新式教育初兴之时,张化如也考虑到了“教育均衡化”,培养师资,分配到区乡村,成立乡村小学,将各乡各族的蒸尝神会的租谷,拨部分为学堂经费,普及国民教育。于是,龙川新式学堂如雨后春笋,培养了大量人才(张道隆《张化如先生事迹》)。

  次年,袁世凯派龙济光等军阀入粤,督学局被取消。这年秋,张化如以县城西门考棚、城隍庙为校舍,创办龙川县立中学并呈省教育主管部门备案,是广东省最早立案的中学之一。按照新学制开设课程,学制四年。

 标签: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2008-2024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