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蒙时期青年运动的急先锋——禹之谟

辛亥革命网 2018-07-11 14:20 来源:湖南文史资料选辑第1集 作者:邓介松 查看:

禹之谟别号稽亭,他家住湖南湘乡县三十一都义安乡贻则堂,与我的老家相去不过十里,两家世有往来。禹久客于外,在江南的时间很长,于一九○四年始识禹于长沙。

  第一个印象

  禹之谟别号稽亭,亲友叫他稽猛(猛,乡音读去声,含有不顾厉害的意思),也有人呼为“长毛”(吾乡对太平军的称呼)。守旧派为了表示对他鄙薄,一般称他为“织匠”。他家住湖南湘乡县三十一都义安乡贻则堂(现改属双峰县),与我的老家相去不过十里,两家世有往来。禹久客于外,在江南的时间很长,于一九○四年始识禹于长沙。

禹之谟

  一九○四年(光绪三十年),先父带我到长沙参加小考。长沙府属各县考试,例在夏季举行。旧长沙市街道狭隘,人烟稠密,砖木房屋,石板道路,夏天烈日熏蒸,热不可当。我父子住在湘乡试馆,日夜汗流浃背。禹之谟所办的湘利黔织布厂,设在长沙城内戥子桥。那里,地方比较空旷,房屋也还高大。一日下午,我父带我去见禹,就在那里乘凉。我初见禹,印象特别深刻。那时,我还拖着小辫子,穿着长衫子;而禹则穿粗布青色对襟短衣,不剃发,不结辫子,也不盘发于顶,散发长三四寸,垂耳边。他的年龄同先父差不多,都是十九世纪六十年代出生的。两人清瘦相似而强弱悬殊。禹目光炯炯,极健谈,声音宏亮,精力特别旺盛。

  清县考试制度童生应考的要有两个保人,做保人是廪生的职务。第一保人为认保,就是保人与被保人相互认识,保证考生身家清白,遵守试规,无冒名顶替及其他犯禁事项。考生照例向保人交纳制钱四百文,请盖保戳。富家子弟随意多送,有交纳一两,一元,一串的不等。这是廪生的可靠收入。至于所谓廪饩,尽管地有定规,每年纹银八两,但人不发下,也从来没有人领过,全部在藩库里干没了。第二保人为派保,按各县考生人数,平均分派于各该县的廪生作为保人。考生照例向派保交纳制钱一百文。考生进场时,学台坐堂点名,唱名时呼某某保。廪生立公案旁边,答应某某保,然后发给试卷,进入考棚(试场)。

  先父时为廪生,正在保人送考。禹之谟痛诋科举制度,劝先父勿再从事于此,尤其不要贻误后辈。先父不仅不以为忤,并且很以为然,两人愈谈愈起劲。谈至甲午、戊戌、庚子各役,更远溯至太平天国时事,禹痛骂清廷之腐败昏暴,摩拳擦掌,认为非革命排满不可。谈及吾乡人物,禹斥曾国藩为汉奸,而吾父言必称文正公,彼此稍有龃龉。禹忽另换话题,以诙谐语调问先父:“府上的老革命党现在怎么样?”这是指先叔金弼,于一八九四年在牢田聚众造反,事败,同党朱八虎,王真石,曾春荣等数十人皆惨遭杀害,斩首抄家,我家几遭灭门之祸。先叔侥幸免死,但长期不露面于旧社会,被视为漏匪。我家认为这是家丑,讳言其事,惟恐人知。在禹的影响下,先叔果然又振作起来,他偕禹的妹夫陈翼郎同赴日本留学,回国后也倡言革命。但往往简单从事,方法就是剪辫子,在乡里引起不少纠纷。先继祖母在世时,常要出谷米以赔偿了事。禹善于鼓动,不放过每一机会和每一个人,即此可见一斑。

  我初次听了禹之谟这一番新奇的议论以后,幼稚的心弦怦怦然颤动了。夜饭后,禹上楼授课,我随往听讲。学生就是厂内的工人和艺徒共约五六十人。那夜讲史记《游侠列传》。禹绘影绘声,听众心领神会。我久在私塾,读的是诗云子曰,讲的是八股策论,枯燥无味。听禹讲课,上下古今,议论风生,更觉得比塾师讲解高明得多了,由此我决心要进学堂。经我父同意,试罢回县,我就进了本县的中学堂。这个学堂是由旧东皋书院改的。我的祖父曾坐过这个书院。中学堂的监督和教习是我祖父的学生,我父亲的朋友,没有经过考试,就把我收为插班生。我开始学习英文、数学,很感兴趣。但对于国文、历史各科很不满意,以为还是老一套,倒不如禹教的好。

 标签: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2008-2024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