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柩十迁,后人为何如此折腾秋瑾?(3)

辛亥革命网 2017-08-15 13:40 来源:李游天下 作者:亦庭 查看:

鉴湖女侠的陵墓就如现在的城市建设,拆了又建,建了又拆。如果说辛亥革命前的多次迁葬是迫不得已,可以原谅的话,后来的四次就完全是人为的折腾,对女中豪杰毫无尊重之意,敬畏之心了

  可时间才仅仅半年之多的当年10月,秋瑾葬于西湖的事被人告发,浙江当局强令秋墓迁葬。无奈之下,秋瑾家人将西湖畔的棺梓迁回绍兴城外严家潭暂放。到这个时候,湖南王家才出面将棺骨运至湘潭昭山与秋瑾丈夫王廷钧合葬。原来,王廷均这个富二代死后,王家才想起了他的浙江媳妇。

【秋瑾故居,旧时秋瑾待客厅。亦庭摄】

  短暂的四葬、五葬完成后不久,辛亥革命终以成功。成功后,长沙岳麓山建烈士陵园,黄兴、蔡锷等相继落葬麓山,秋瑾墓也随后迁葬于此。到此时,秋瑾的墓葬已折腾六次之多。

  不过,话说回来,虽然死后的岁月如此颠簸,但总算入土为安了,而且入土到一个美丽的山头。这岳麓山的山头的风水是犹如西湖的风水一般好的。庆幸我们的鉴湖女侠从杭州到长沙,从西湖到麓山,也是来世人生的一大旅行。现如今,湖南的麓山和浙江的西湖,死人葬得最多,麓山上,黄兴、蔡锷、陈天华、蒋翊武等俯瞰湘江;西湖边,于谦、岳飞、武松、苏小小仰望雷峰塔。

  可是,好景不长,鉴湖女侠的陵墓就如现在的城市建设,拆了又建,建了又拆。如果说辛亥革命前的多次迁葬是迫不得已,可以原谅的话,后来的四次就完全是人为的折腾,对女中豪杰毫无尊重之意,敬畏之心了。

  1912年,民国政府在南京成立。秋瑾的两位结拜姐妹适时提出了让秋瑾遗骸移葬到杭州西泠的议案。这一议案很快得到浙江省议会的赞同,还划拨了经费,并委托秋社办好此事。同时还决议:秋瑾墓的原址上建风雨亭,亭之西建秋瑾墓;没收原清末湘军将领刘典祠,改建为鉴湖女侠祠。

  然而,作为湖南媳妇的湖南政府方面,并不愿意把革命功臣秋瑾的遗骸还归浙江,一些湖南的老同盟会员早已将秋瑾灵柩安葬在岳麓山上。王家也只同意把秋瑾的衣衫等物赠给浙江,建个衣冠冢。湘浙双方为此事据理力争相持不下,最后还是秋瑾的妹妹秋珵说服了外甥王沅德,同意秋瑾灵柩还葬西泠。

【秋瑾卧室兼书房。卧室床头有一把长剑,据说女侠剑不离身。亦庭摄】

  1912年10月,在湖南住了三年的秋瑾之灵从长沙启程,在秋珵和湘浙双方代表的护送下,乘长江轮船于10月24日抵达上海,上海各界人士在码头迎灵。秋瑾的灵柩当日寄放于上海绍兴会馆。灵堂上布置了一座彩亭,中间供奉女侠遗像,前有白幡一道,上书“鉴湖女侠灵榇”。10月26日,上海党政军及各人民团体在绍兴会馆公祭。10月27日,秋瑾灵柩经嘉兴抵达杭州,此番备极哀荣。

  12月8日孙中山来到杭州,次日到秋瑾祠祭悼秋瑾,并写了一副对联:“江户矢丹忱,感君首赞同盟会;轩亭洒碧血,愧我今招侠女魂。”

  1913年(农历)六月初六,秋瑾英勇就义六周年之际,秋瑾的新墓园落成,石碑上镌刻着“鉴湖女侠之墓”,墓碑由浙江都督朱瑞题写,墓前的一对石柱上刻着“丹心永结平权果,碧血长开革命花”的联句,为冯玉祥所题。自此,秋瑾便伴着岳王,在西泠桥畔,朝看飞霞,暮送归鸿。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