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柩十迁,后人为何如此折腾秋瑾?(4)

辛亥革命网 2017-08-15 13:40 来源:李游天下 作者:亦庭 查看:

鉴湖女侠的陵墓就如现在的城市建设,拆了又建,建了又拆。如果说辛亥革命前的多次迁葬是迫不得已,可以原谅的话,后来的四次就完全是人为的折腾,对女中豪杰毫无尊重之意,敬畏之心了

  这一次,谁都认为是秋瑾墓葬的最后一次了。可无奈人算不如天算,命运多舛的秋瑾,谁知在天堂也是如此多舛。五十年过去后的1964年底,我湖南老乡的那句“不能与鬼为邻,让他们过过集体生活”的话,虽然颇有点开玩笑的味道,但是,最高指示谁能违抗,于是,西湖上掀起了一场破旧立新、清理墓葬的运动。

  那一年的12月2日的晚上,拆迁队平毁了孤山、西泠桥一带与辛亥革命相关的坟墓30个,碑、亭、石像、牌坊13个。1965年1月初,秋瑾墓也遭到了清理。当正在拆除秋瑾墓顶的青石时,有识之士向有关部门反映,周恩来总理得知后,即刻通知秋瑾墓不要拆,于是墓顶青石重新恢复原样。但时隔不久,在1月底的一个晚上,秋瑾墓因主席的再次批示,而无可奈花落去——最终被拆。

  打开了坟墓。在暗淡的灯光下,展现在眼前的是一具腐烂崩塌的棺木,只有棺材的几根筋柱支撑着。秋瑾烈士的遗骨仰躺着,骨架是完整的,头上的发髻依然完好,发后还有一枚玉簪。衣着已经腐烂不堪,脚跟处留着两块皮鞋的后跟,骸骨旁有一柄短剑。秋瑾烈士的遗骨小心翼翼地一块一块拾拣起来,放进一只高约两尺的陶瓷罐内。

  在凌晨四五点钟来到鸡笼山的马坡岭下,你一锄,我一锹,七手八脚地挖了个土坑,放下盛着烈士遗骸的陶瓷罐,再盖上一块石板,覆上土。秋瑾骸骨就这样与其他辛亥革命烈士群骸分开,被单独葬于鸡笼山马坡岭的泥土中,只是连一块墓碑都没有。

  大李再次惊叹:可怜的女侠——悲矣!哀矣!

【故居天井长得茂盛的橘子树。亦庭摄】

  1980年初秋的一个上午,十一时左右,鸡笼山来了几位寻寻觅觅的人。他们是受邓颖超和中央有关部门的指示,受浙江省委、杭州市委的指派来到鸡笼山,为的就是找到秋瑾的骨骸,重建墓葬。

  骨殖坛挖出来后,寻遗骨的人在地上摊开了一块随身带来的白布,将秋瑾的遗骨一块一块在白布上拼接。当拼接颈骨时,他们发现了颈骨上留有的刀痕,于是就初步肯定这是秋瑾的遗骸。

  秋瑾的骨骸被取回去后,又做了严格的鉴定和确认,核对无误。当时的浙江省委和杭州市委比较重视,成立小组为秋瑾重建墓园。墓地仍旧筑在西泠桥畔。至此,迁徙十次之多的秋瑾坟墓,才算最终落下帷幕。但愿这是最终最终的一次,要不,我们怎么对得住女侠?

  大李始终称秋瑾为女侠,那是因为,革命是意识形态的,它是一朝天子一朝臣,谁当权,谁合了它的口味,谁就能生存。而女侠,不因意识形态的变故而形象生变,以致坟墓生变。

  而且,秋瑾,作为那个时代的女性,能够拿枪武剑,能够破天荒地闯入北京的戏台看戏,能够经常在街头打抱不平,能够喊出“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的豪言壮志,女人哪个能比?一般的男人又如何能比?因此她,与其说是革命党,不如说就是民间的女豪杰,真英雄!

  如此的女豪杰,真英雄,假若若干年后又有所谓的革命要给秋瑾迁坟的话,在我看来,民间的人们,就真应该好好维护了。维护的,并不是几根白骨,而是对英雄的尊重,对女神的敬畏。

【绍兴市区轩亭口秋瑾雕塑正对面的轩亭口古商城。亦庭摄】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