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从中古重镇到近代都会(4)

辛亥革命网 2016-10-31 14:00 来源:《建筑设计研究》2016年第3期 作者:冯天瑜 查看:

武汉到底有多大年纪?这样的问题恐怕让众多的武汉人语塞。一座城市“市龄”的确定,并非简单追溯出某一久远年代便可了事,而必须将其纳入该城市发展的历程中作系统考查。

  另外兴文教。当时张之洞在武汉,兴办了大量的近代化的文化教育设施。可以这样说,我们现在武汉主要的有历史的大学、图书馆、甚至报刊,几乎都要追溯到张之洞的湖北新政,如武汉大学、华中农业大学、武汉科技大学,这都是百年老校。当然,百年老校还有另外一种情况,如华中师范大学,是要追溯到西方的传教士。

  武汉的文化设施,比如湖北省图书馆,就要追溯到张之洞办的南北书库,后直接上奏折要建立“湖北省图书馆”,当时就叫这个名字,它是中国最早的图书馆。张之洞还办了《湖北日报》,功能格局就是全省的官报。

  由于在湖北新政期间,有了这样一些重大的近代化建设,兴实业、练新军、办文教,武汉从古代、中古的华中重镇,中间还经历了明末清初的变革,已经具有了非常强劲的经济功能,工商业繁荣,这就为它成为一个现代大都会奠定了很好的基础。到了开埠以后,湖北新政以后,武汉在现代大都会的道路上高歌猛进。1927年至1937年,民国时期的黄金十年在当时的几任市长领导下,都有很不错的建树,武汉的市政建设,有了长足的进展。

汉口税关

汉阳晴川阁

  武汉有很多优势,我概括了几点:居中、得水。武汉是中国乃至世界上少有的大都会具有这么丰富的淡水资源。而水资源一向都是极为重要的,仅次于空气。十九世纪最重要的是煤炭,二十世纪最重要的是石油,二十一世纪以及今后最重要的,我觉得应该是水。从消极面来讲,以后的纷争可能会因为水资源而展开。那么武汉有着极为丰富的淡水资源,是“城中湖”、“湖中城”、“百湖之城”,现在还有没有百湖,是一大疑问。对湖泊的保护和提升,对城市建设,特别是武汉,是至关重要的,要纳入城市规划中。如果武汉的湖泊日趋退化和消亡,是我们这一代人莫大的罪过。我们一定要认识到丰富的水资源是武汉的一大优势,对湖泊的生态环境要保护、要提升。

  我觉得武汉人有很多优点,豪放、义气,但有一个毛病,武汉人喜欢指责(“遭批”)武汉。我并不反对武汉人批评武汉,但拒绝不热爱。我去过中国甚至世界上的其他城市,有的比武汉小很多,但市民说起自己的城市,都是褒奖,充满着热爱之情。我觉得武汉要把这样的民风、民气好好转变,这绝不是要掩饰武汉的缺点,武汉的毛病。我们要热爱武汉,要对武汉未来的发展前景充满信心。这一点很重要,不仅传媒要做工作,包括我们武汉城市设计者要做很多工作来提升武汉的形象。作为人文学科的工作者,我们当然是有义务的。

  (文章根据冯天瑜演讲录音整理,图片由刘建林提供)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