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广州蒙难若干史实考(3)

辛亥革命网 2017-07-14 09:37 来源:中山政协 作者:中山文史(第35辑) 查看:

孙中山广州蒙难已七十三个年头,在此事件过程中,若干史实,史书记载不一,在此作粗略考证,藉以与史学工作者商擢。

  五、宋庆龄避难岭南大学的时间及地点

  宋庆龄在陈炯明叛变期间确曾来过岭南大学,但时间是6月18日而不是“次日”(即17日),而且是住在岭南大学副监督(相当于副校长职)钟荣光寓所黑石屋(今中山大学第一招待所),而不是住在马应彪招待室。当时她是化装秘密进来,住进孙中山的好友钟荣光家,那能住在杂人出入的“招待室”?宋庆龄在粤秀楼脱险后,16日晚住在长洲要塞司令马伯麟在广州市内的同福里家中,17日晚在沙面水厂工头李国斌处,18日上午乘钟荣光派云接她的电船到了岭南大学,接着到黄埔长洲要塞司令部里设的大总统行营会见孙中山后返回岭南大学钟荣光家住宿,19日由孙中山的美藉顾问那文护送到香港。⒂宋庆龄在《广州脱险》一文中曾写道:“我逃到沙面”“我与卫兵才到岭南,住友人家。”

  关于宋庆龄在此次事件中小产的事,有许多传说,《中山大学一平房》的作者确指在马应彪招待室流产。何香凝在《我的回忆》一文中写道:“我带了口令第二天再找,最后才打听到孙夫人在她同学的家里暂住,我在岭南大学一所小房子里找到她,孙夫人在途中小产了。”她没有确指小产地点。在“途中”似乎是在到岭南大学之前。廖梦醒在《我认识的宋庆龄同志》的悼念文章中说:“由于紧张和劳累,到岭南大学钟荣光家她就流产了。”确指在钟荣光家流产的。但自始至终护送宋庆龄脱险的马湘在他的回忆文章中未谈及此事。1980年,笔者曾为此事专访过孙中山副官张猛先生,他说是在香港流产的。宋庆龄在香港逗留约一星期才返上海,极有可能在港期间流产。

  六、蒙难期间孙中山卫士的人数及伤亡问题

  孙中山作非常大总统期间,警卫总统府的警卫团有几百人,陈炯明叛变时总统府警卫团团长是陈可钰。警卫粤秀楼孙中山住所的卫队多少人?事变中死伤多少?说法不一。

  6月16日事发前夕,孙中山被林直勉、林树巍、陆志云三们部属强行护卫化装离府,走避军舰,卫队全部留驻粤秀楼抵抗叛军。同行反使孙中山不便的宋庆龄,“再三婉求,他始允先行,但是先令五十名卫队全数留守府中,然后只身逃出”。“听说这五十名卫兵竟无一人幸免于难”。⒃

  孙中山于1922年8月9日离穗经香港赴上海,在同年9月18日发表的《致海外同志书》中,详述陈炯明叛变经过,内称陈“以大炮毁粤秀楼,卫士死伤枕藉,总统府遂成灰尽”。⒄未确指死伤人数。

  1922年6月22日上海《民国日报》所刊题为《总统在粤出险之情形》中载:“总统之卫队八十人,但八十人中竟无一人出险,尽死于枪林弹雨之下,极为可惜。”

  6月29日从上海赶赴永丰舰陪侍孙中山的蒋介石在他的《孙大总统广州蒙难记》中道:“府中卫士仅五十余人。在观音山粤秀楼附近防御。”陈军“犹用机关枪扫射不息,以致死伤枕藉,惨不忍睹。”这种余法为若干著者所引。例如,吴相湘《孙逸仙先生传》第1421页即写道:事发,至“午前十时左右,卫队以死伤过重,即将粤秀楼放弃”,蒋介石“赴难”于事发生后的两周,其前之事,尽取于传闻,未能亲见。

  当事人的当时回忆,(宋庆龄《广州脱险》写于1922年6月中旬,最早刊于当月28日和29日上海《民国日报》;孙中山《致海外同志书》则写于同年9月18日)和报纸报导,应该是比较可信的。

  然而,查阅各种史料,往往又不尽相同。事过境迁的回忆难免失实,逸是当时的追忆也往往有误,这为许多事实所证明。

  《中山丛书》第四册的附录《卫士队死战御敌详情》(1927年1月版)一文中,详细列录卫士队六十三人名单,其中死二人,伤四人。这可能是比较接近历史情况的记载。马湘是孙中山的侍卫副官,又是护卫宋庆龄脱险始终相随者,他在回忆录中余:“只有四个人受伤。”⒅邓泽如也说:“我军六十名,苦战十余句钟,伤者仅五名,而逆军之阵亡者数在四百以上。”⒆

  查建于1930年6月16日的《孙先生读书治事处》纪念碑(粤秀楼旧址),碑阴镌刻《抗逆卫士题名碑记》,卫士队六十二人名单如下:

  队长:姚观顺

  侍卫副官:黄惠龙、马湘、陈煊

  侦缉员:陈龙韬

  卫士:冯俊、黄森、何良、陈海廷、蒋桂林、郑耀、容卓廷、邹海、冯朝、黄仲篪、梁有贤、陈桂标、刘少溪、刘礼泉、蔡铁侠、陈威、曾国辉、李东英、⒇曾明、冯建廷、梁全胜、区锦由、黄作卿、邓国卿、曾维垣、周文胜、谭惠全、冯振彪、陈胜、黄成、何福廷、谭林、丘堪、蒋福卿、张停、陆福卿、冯汉明、梁表云、王桂昭、邓胜钦、张禧、王玉、陈标、杨带、王基、杨勋、李球、蒋安廷、冯桂林、彭启、蒋庆禧、邝景云、汪德、陈松、韦汉雄、黄世祥、丘炳权。

  碑文落款是:“中华民国十九年六月十六日陈兼善篆额林直勉撰并书 梁俊生刊石。”勒石刻名,意在重远纪功,时间相去不远,应无讹舛之嫌。但碑刻人名中未注明死作者。从孙中山所发“着参军长将奖牌及阵伤奖章预备于十三年一月一日午前十时由本大元帅颁发”的命令看,确有伤者,但无具体数字。

  然而,在题为“孙大元帅发观音山之役士奖牌训词”的照片中,上端中央印有奖牌、奖章,左右两侧为孙中山在颁奖会上的训词,中间有他“着参军长将奖牌及阵伤奖章预备于十三年一月一日午间十时由本大元帅颁发”批令下端为六十二名卫士队名单及奖给阵伤奖章名册。阵伤者:队长:姚观顺;卫士:刘礼泉、陈海廷、冯朝、李东英、共五人。

  在1924年元旦庆祝典礼上,孙中山亲自颁发观音山之役卫士奖牌、奖章及发表训词。他说:“这是大元帅亲自行赏的第一次。”“我们观音山的卫士只有五十多人,攻了十几点钟”,“到后来我们子弹打完了,才安全退出”,“以一当百的革命军,所以值得本大元帅来奖赏”?全文未谈及有战死者,从“安全退出”的话看,可以认为无阵亡者。另据护送宋庆龄脱险的马湘在其回忆录中记述,亦称此役“没有一个阵亡”。

  元旦颁奖大会在河南士敏土厂的大元帅府举行,极为隆重。孙中山亲自将金质奖章、奖牌递给夫人宋庆龄,由宋庆龄将奖牌、奖章为每一卫士及阵伤者佩带在胸前。阵伤者奖章为圆形,直径约一寸半,金色,牌带两边边红色,中间为蓝色,奖章中间铸有孙中山像,像顶为青天白日国徽,伴以嘉禾,上端刻“中华民国陆海军大元帅”,下刻“十一年讨贼有功奖章”字样,奖牌是奖给每名卫士的,牌中为孙中山像。像左边为国民党旗,右边为国旗。

  楼秀粤种资料,似可认为,陈炯明发动叛变时,粤秀楼卫士队共六十二人,战斗中伤五人,无人阵亡。

  注: ①《孙中山先生演说》,1926年2月初版,第219页。 ②《孙大总统广州蒙难记》,1926年初版,第60—61页。 ③《中山丛书》第四册,附录《大总统蒙难纪念》,第28—29页。 ④《孙大总统广州蒙难十一周年纪念专刊》,1933年版,第76页。 ⑤《国父年谱》,1965年版,第880页。 ⑥《孙大总统广州蒙难十一周年纪念专刊》,第50—51页。 ⑦《孙中山全集》第六卷,第552页。 ⑧《孙大总统广州蒙难第一日这记述》,载《孙大总统广州蒙难十一周年纪念专刊》第41—42页。 ⑨《孙中山全集》第六卷,第152、156页。 ⑩《孙大总统广州蒙难十一周年纪念专刊》,第75页。 ⑾邓泽如《中国国民党二十年史迹》,1948年6月版,第257页。 ⑿马湘《跟随孙中山先生十余年的回忆》,《辛亥革命回忆录》(一),第584页。 ⒀抄自广州沙河《五烈士墓碑记》。 ⒁上海《民国日报》1922年6月25日《总统在永丰舰之谈话》。 ⒂《辛亥革命回忆录》(一),第584页。 ⒃《宋庆龄选集》,1966年版第4页。 ⒄《孙中山全集》第六卷,第552页。 ⒅《辛亥革命回忆录》(一),第580页。 ⒆邓泽如《中国国民党二十年史迹》,1937年初版,第258页。 ⒇22叶夏声《国父民初革命纪略》1947年版,插图照片为李东兴、江德。 22《国父全集》第四册,第968页。23《国父全集》第二册,第605页。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