荫昌南下督师及袁世凯出山内情考(2)

辛亥革命网 2018-03-02 15:09 来源: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 作者:王庆帅 查看:

本文通过爬梳各类史料,首先考证荫昌南下督师与返京行程,继而分析袁世凯出山过程以确定清廷何时决定调回荫昌,最后指出荫昌被调回真因所在,以期能对辛亥革命爆发后清方的所作所为有着更加深刻的认识。

  荫昌南下督师行程考

  1911年10月12日上午,清廷正式颁布上谕,著荫昌带陆军两镇南下,“所有湖北各军及赴援军队,均归节制调遣”,务必及早扑灭革命。荫昌奉到上谕后,并未立即启程南下。一方面,大军南下,须进行种种准备,比如粮饷、军械、饷银、兵站,调动人员等等。另一方面,虽然清廷令荫昌率领陆军两镇南下,但并未指明何镇。荫昌须与军谘大臣贝勒载涛商量。10月13日,载涛才从直隶永平回京。当天载涛被监国摄政王载沣召见。同日,荫昌进内请训。载涛、荫昌等同在内廷商议选军、调兵等问题。最终决定,将陆军第四镇暨混成第三协、混成第十一协编为第一军,由荫昌督率赴鄂。10月14日,清廷正式颁布编配三军上谕。

  10月15日下午5点45分,荫昌由前门西车站乘坐专车出京。第二天晚,荫昌抵达彰德,拜访袁世凯,“语秘不得闻”。据说荫昌此行目的之一是劝说袁世凯出山,但肯定也会谈及湖北“乱事”。袁世凯在会晤后,说荫昌“识议明超,踊跃前进”,湖北革命军为“蠢兹小丑,不难一鼓荡平”。剿灭革命,似在举手之间。之后,荫昌继续南行。10月17日晨,抵达郑州;当夜抵达信阳。10月18日,有人向盛宣怀报告,荫昌“现在信阳停车,未闻有南行时刻”。同一天,荫昌向清廷报告汉口战况,内有拿获革党三名之说。《民立报》还以《拿获三人》为题,对荫昌进行冷嘲热讽。

  10月19日,荫昌在信阳电奏设立行营司令处。据报道,荫昌“驻节鄂、豫交界之鸡公山上,即以鸡公山为大本营。该山虽距鄂少远,然以更复前进,便觉无险可守,故只得暂屯是处”。直到10月22日,荫昌才抵达孝感。

  10月25日,荫昌前往滠口督师。10月27日黎明,荫昌令清军进攻。就在同一天,清廷颁布“统一事权”上谕,调回荫昌,并命荫昌将第一军交给冯国璋,待袁世凯到鄂后,再行回京供职。10月28日,荫昌在孝感接到此上谕。与此同时,冯国璋抵达孝感,前赴战地。10月29日午后,清军攻克汉口。冯国璋恰好从孝感赶赴汉口,并于当天晚上返回。荫昌遂将前敌军队全部交给冯国璋统率,并且报告清廷将于10月31日返回信阳,打算与袁世凯会面,然后回京。清廷于11月1日统一贝勒载涛开缺,任命荫昌为军谘大臣。11月2日下午4点10分,荫昌等人回到北京,并于11月3日早进宫谢恩,然后赴军谘府接任军谘府大臣。

  经过考证,可知荫昌从10月17日夜抵达信阳到10月22日抵达孝感,耽搁了近5天之久;从10月22日抵达孝感到10月27日黎明令清军进攻,又耽搁了近5天之久。在瞬息万变的前敌形势面前,荫昌何以从“踊跃前进”到“迟迟不发”;抵达孝感后,又为何不急于进攻?

  对此,少部分人认为系荫昌怯懦畏战,大部分认为因北洋军不听荫昌号令。这两种解释并不符合历史实际,本文将从两个角度进行辩驳:首先考证清廷何时决定调回荫昌。若是清廷早就决定调回荫昌,予以袁世凯军事全权,无论是袁世凯,还是北洋军,就没有了暗中抵制荫昌的动机。其次考证清楚北洋军南下时间与行程。若是北洋军没有耽搁,直抵汉口,就没有故意徘徊的时间与行动。清廷决定调回荫昌,与袁世凯出山息息相关。因此,必须考察袁世凯出山过程,才能确定清廷何时决定调回荫昌。

  袁世凯出山内情考

  1911年10月10日夜,武昌起义爆发。武昌为天下之重心。武昌失守,极可能导致各省响应。“乱机之伏,几如遍地火星,随处可以触发”。局势危急,清廷必须尽快拿出对策。第二天下午,奕劻、那桐、徐世昌、盛宣怀、毓朗、荫昌、寿勋、谭学衡、邹嘉来、胡惟德、曹汝霖等人在内阁公所会议。最终议定:派陆军两镇南下援鄂。会议结束已到下午6点(酉正)。当天监国摄政王载沣也接到奕劻送来的电报,但并未降下谕旨。

  10月12日早朝,载沣召见奕劻、那桐、徐世昌、载洵、毓朗等人,继续商量对策。载沣因武昌失守,十分惊慌。那桐、徐世昌趁机提议起用袁世凯。奕劻则“不开口,欲试摄之伎俩也”。奕劻表面上冷眼旁观,实则支持袁世凯出山,只不过试探载沣还有什么“伎俩”而已。载洵、毓朗同声附和。但毓朗以瑞澂电奏模糊,且不知袁世凯是否肯出山为由,建议载沣一面询问袁世凯之态度,一面等待载涛从永平回来,再降谕旨敦请袁世凯出山。载沣此时态度似在犹豫当中,“尚未决”。但在各方压力下如袁党、地方督抚、言官等,尤其是面对日益严重的形势,载沣不得不起用袁世凯。

  10月14日,清廷决定正式起用袁世凯为湖广总督,督办剿抚事宜。据许宝蘅说,载沣“诣仪鸾殿请懿旨二次”,才取得隆裕太后的同意。又据载洵亲信冯公度说,清廷本来也打算授予袁世凯军事全权,“原练六镇,均归统辖,督师前往。至发表时,而六镇悉归统辖之说竟未一齐发表,令人不解”。因此,在关键军权上,清廷并没有予以袁世凯全权,而是令袁世凯会同调遣荫昌、萨镇冰所带水陆各军。同一天,盛宣怀致电袁世凯,告知清廷决定。10月15日,袁世凯以“衰病侵寻,入秋尤剧”,请“另简贤明”。态度还比较坚决。于是,清廷派阮忠枢前往彰德劝驾。据张镇芳说,10月15日,奕劻“招斗瞻至内室,面交亲笔信,令其赴邺。想系言摄政惭愧,恐不应命,与诸小爷恳求之诚。且自言至好,祈出而拯济时艰,不可坚辞等语”。当天,阮忠枢抵达彰德。虽然有一番争论,袁世凯还是决定出山。10月16日,袁世凯具折谢恩。同一天,两江总督张人骏致电袁世凯,劝其出山。10月17日,袁世凯向张人骏抱怨道:“鄂兵全变,各路零星援兵绝少,急切难到。部军皆有专帅,讵易会调。凯现赴鄂,无地驻足,亦无兵节制,用何剿抚?现商阁拟请增直省续万人,编营统往协剿,未知能否得请?”由于袁世凯已经答应出山,故他在回电中强调出山的客观困难。

萨镇冰

  10月18日,袁世凯复函张镇芳,详细交代了其出山条件:

  此次变起仓猝,武汉已失。承泽(庆亲王奕劻——引者注)手书交斗瞻送彰,传述当扆(摄政王载沣——引者注)语,意极恳挚。兄断不能辞。昨已具折谢恩。惟沥陈病状,云急切恐难就道,并须一面妥筹布置等语。另又开具节略八条,大意谓无兵无饷,赤手空拳,何能办事。拟就直隶续备、后备军调集万余人,编练二十四五营,带往湖北,以备剿抚之用。又拟请度支部先筹拨三四百万金备作军饷及各项急需。并请军咨府、陆军部不可绳以文法,遥为牵制等语。此项节略已交斗瞻带京面呈承泽。如各事照办,兄自当力疾一行。前夕午楼过彰晤谈,兴致颇为踊跃。北路去军皆由伊统辖,兄仅有会同调遣之权,恐多推诿。鄂军全变,各路援军极少,非自成一军,不足济事。

  10月18日,阮忠枢回京。据许宝蘅记载,“项城有折谢恩,又有应预备各事宜一函,堂官代为进呈”。当天,奕劻、那桐、徐世昌一同回复袁世凯:“倾诵来函,并荩筹各节,所开手折,已照录呈监国摄政王,并交泽公阅过,均可照办。即请分别电奏,请旨遵行,余属阮参议详细电奏陈。”由此可见,清廷基本同意了袁世凯所提各条件。内阁并请袁世凯分别电奏,请旨遵行。之后几天,袁世凯分别奏请起用关防、编练军队、调集旧部、筹办军饷等,清廷一并同意。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