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曾祖母-秋瑾(2)

辛亥革命网 2017-04-06 20:08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王学东 查看:

秋瑾是我国近代史上一位著名的值得纪念和学习的“巾帼英雄”,她的精神感人,她的英名永存!

  3.1900年8月14日,八国联军攻入北京;次日凌晨,攻紫禁城东华门,慈禧带着光绪帝、皇后等人逃往西安,令奕劻、李鸿章为全权大臣,与列强进行谈判,把战争的责任推到义和团身上,下令对义和团“痛加剿除”。1901年2月14日批准《议和大纲》,并发布上谕,表示要“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1901年同9月7日与11个帝国主义国家签订了《辛丑条约》,规定按照当时中国人口的数量赔款4.5亿两白银,39年内赔款9.8亿两白银,惩办主战官员,拆除大沽到北京沿线所有炮台等。1901年10月6日,慈禧发卒数万人,带行李车3000辆,从西安出发,出潼关经河南、直隶,历时三月于1902年1月8日回到北京。    

  4.1904年,爆发了日俄战争,战场正是在中国东北,以慈禧为首的清政府宣布中立,战争的结果是日本战胜了沙俄。国内人们普遍意识到君主立宪优于君主专制,要求清政府进行宪政改革;与此同时,国内革命运动也愈发高涨。为了维持统治,慈禧作出要立宪的姿态。1905年派五大臣出洋考察,1906年又宣布预备立宪,1908年颁布《钦定宪法大纲》。1908年,由于慈禧通过照片外交,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签署法案,退还庚子赔款一千多万美元,主要用于支持中国官派留美学生;之后,英、法、比利时、意大利、荷兰等国相继;七国退还中国之庚款“溢款”总数,约在海关银三亿两左右。  

  秋瑾震惊了,革命思想在心头萌生。秋瑾在给友人的书信中说:“吾自庚子以来,已置吾生命于不顾,即不获成功而死,亦吾所不悔也。”1895年4月17日清政府与日本帝国主义签订《马关条约》,台湾从此变沦为日本殖民地50年至1945年,慈禧太后带上光绪皇帝离开京城。她看到了外国侵略军的野蛮暴行,激起了她的满腔义愤。秋瑾慷慨激昂地向大家朗读了她自己作的《杞人忧》诗:

  “幽燕烽火几时休,闻道中洋战未收。

  膝室空怀忧国恨,谁将巾帼易兜銮。”

  (幽燕烽火指甲午战争爆发。)

  四、秋祖母随丈夫入京城

  光绪二十四年(1900)王廷钧(子芳)21岁进京,先后在京城任清朝皇宫工部主事(清文官正六品)相当于建设部主管、户部郎中(清文官五品)相当人事部司长和兵部侍郎(清武官正二品),相当国防部副部长。秋瑾随夫带着刚满3岁的王沅德(重民)入京。在晚清社会中,秋瑾也算是个有身份、有地位的上流社会的官太太。她为什么会毅然决然地走上排满反清的光复道路呢?就是在进京途中,船到天津塘沽,洋人要中国人无论男女脱光衣服检查,名为检疫,实则趁机猥亵、污辱中国妇女,秋瑾坚决据理力争、拒绝检查。  

  不久,八国联军攻打北京,目睹八国联军在北京肆意豪夺,屠杀民众,火烧圆明园20多天,再向北京进军,大好河山任凭瓜分鲸吞。而当时中国的最高统治者“老佛爷”还做着“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的美梦,国势日下,民穷财尽。8月14日北京失陷,慈禧太后带上光绪皇帝离开京城至西安。秋瑾看到天子脚下,街道破烂,男女衣衫褴褛,面呈菜色。“同胞如鱼儿在锅里游泳,燕子在着了火的巢中”,秋瑾愤怒地写下“暴政四播逞奸蠹,民贼相继民呜咽,庚子创祸一二臣,今日同胞受煎熬。赔款四百五十兆,竭我膏脂以付钱”的诗句。    

  为躲避战乱,1901年10月7日,夫妻回到婆家荷叶塘(湘潭义源当),秋瑾在湘乡荷叶(湘潭义源当)王家产下一女婴,名叫王灿芝。由于时值阴历八月,秋瑾为其取名桂芬,子灿芝,意为“如日光般璀璨,如芝兰般芳香”。女儿出生不到一个月,王廷钧(子芳)接到被授予“江苏兵备道”官职的诏令,于是秋瑾带着女儿随丈夫于11月5日从湘潭出发,启程赴京。秋瑾于12月初刚抵京,得知噩耗,遂又匆匆返归湘潭。

  五、秋祖母娘家的不幸    

  正当秋寿南准备走马上任赴郴履新时,却突然接到一个噩耗:秋瑾的祖父秋嘉禾老人辞世。这对全家人尤其秋瑾来说,不啻于晴天霹雳!因为秋嘉禾最爱的就是这个孙女,自幼带在身边亲授诗文,支持她习武。怀着巨大的悲痛,秋寿南向朝廷、湘省禀报实情,告假“返里奔丧。”    

  秋寿南率全家人返原籍浙江绍兴办完丧事,“数月后,复至湘”。这时,郴州知州的位置早已有人顶替。也许上司认为郴桂一体、桂阳曾长期属于郴州的缘故吧,1900年秋仍派他到湘南任散州桂阳州知州。于是他留下秋瑾在湘潭婆家,带秋瑾母亲单氏和秋瑾兄长秋誉章、妹妹秋珵以及秋瑾庶母孙氏和秋瑾弟弟秋宗章立即启程,乘船经衡州、郴州赴任桂阳州。秋家人自此分别,秋瑾同父异母之弟秋宗章日后在家史中写到许多这方面的内容。    

  秋瑾含泪到湘江码头送父母兄弟妹妹上船,回到自家,夜阑人静时提笔寄托想念之思。诗成七绝首,题为《秋日感别》,“昨宵犹是在亲前,今日相思隔楚天。独上曝衣楼上望,一回弹指一潸然”。她回忆与大哥秋誉章吟诗下棋的日子,不胜伤感,撰写两首五律寄哥哥秋誉章转父母,题为《思亲兼柬大兄,丙申作二章》,其一“一样帘前月, 如何今照愁?阑干深院静, 花影夜庭幽。看雁萦归思, 題笺写早秋。闺中无解侣, 谁伴数更筹?”其二“久绕闺中步, 徘徊意若何?敲棋徒自谱, 得句索谁和?坐月无青眼, 临风惜翠蛾。却怜同调少, 感此泪痕多。”    

  对与妹妹秋珵的分别,她同样思念不已,以七律《寄珵妹》“年年常是感离居,两地相思托鲤鱼。今日新愁因共晓,昔时旧恙近何如?小窗蛩语伤时暮,别院鸡声破梦初:惆帐寸怀言不尽,几回涕泪湿衣裾!”还有词作《念奴娇·寄闺珵妹》“最无聊赖,是重裘叠幕,严寒时候。观腊吹葭都过了,佳节良时辜负。梅绽红葩,雪飞白絮,景物还依旧。年年今日,围炉同把酒樽。而今两地分飞,几重云隔?往事愁回首。最是相思拦不住,又见岁华驰骤。别绪万丝,离情万缕,寸纸应难剖。何时归省,窗前相将携手。桂阳州管辖州直隶和临武、蓝山、嘉禾3县,从地域来说与郴州都在南岭区域。深秋时节,秋瑾又作写岭梅的《残菊》一诗“岭梅开候晓风寒,几度添衣怕倚栏。残菊由能傲霜学,休将白眼向人看。”秋誉章、秋珵在桂阳收看到秋瑾的诗作,也十分感伤。  

  秋信侯(名寿南,字益三)(秋瑾父亲)于光绪二十五年(1901)农历十一月二十六日在湖南桂阳知州任上病逝。年51岁。秋瑾兄弟(长子:秋誉章(1873—1909),字徕绩,又号秋莱子,是个附生、候补训导,比秋瑾大两岁)将父亲就地到湘潭择地安葬后,将秋母单氏接来湘潭与王家一同居住。秋家兄弟与王家还协商合股在湘潭十三总开设“和济钱庄”。由于秋家经商外行,又所托非人,所以“和济钱庄”不到一年就本金全亏。这样秋家在政治、经济地位衰落。秋家兄弟只好于光绪二十六年(1902)离开湘潭回浙江老家。秋瑾悲痛写下《秋日感别》:

  “已是秋来无限愁,那禁秋里送离舟;

  欲将满眼汪洋泪,并入湘江一处流。”  

   六、秋祖母出国留学参加革命活动  

  光绪二十七年(1903)农历二月底,战乱结束,秋瑾与婆婆及女儿奔赴北京与丈夫重聚,秋瑾携两个小孩前往。但王家担心此去难归,秋瑾忍痛留下了6岁的王沅德(重民),只带了不满2岁的王灿芝上京。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