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曾祖母-秋瑾(6)

辛亥革命网 2017-04-06 20:08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王学东 查看:

秋瑾是我国近代史上一位著名的值得纪念和学习的“巾帼英雄”,她的精神感人,她的英名永存!

  1967年逝世于台湾;1932年嫁黄公柱,生女王焱华。王焱华嫁许德,生二男一女,现定居美国。    

  黄公柱,(1888-1945)惠阳县府城(今惠州桥西)人。毕业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炮兵科,在日本参加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曾参加武昌起义,历任驻粤湘军总指挥部参谋、建国湘军讲武堂教官、粤军第二军(军长许崇智)炮兵团团长、第二军狡二旅旅长。

  1926年国民政府组建国民革命军,黄公柱任国民革命军第六军(军长程潜)副官长兼军法官。1928年6月8 日任军事委员会军政厅军械处少将处长,军备厅中将厅长。1933年任宁波警备司令。1935年10月任湖北第八区行政督察专员兼保安司令。

  1936年3月,国民政府公布《行政督察专员公署组织暂行条例》,广东裁撤绥靖区,划分为9个行政督察区,1936年10月派任各区第一批行政督察专员。黄公柱回到广东,于10月3日任广东第四区第一任行政督察专员、少将保安司令兼惠阳县县长。期间,向各界人士筹募现金万多元,主持筹建惠州“中山纪念堂”;组建“惠州西湖整理委员会”,任委员,参与建设西湖。

  1937年9月,丘誉接任广东第四区行政督察专员、保安司令。黄公柱离开广东,改任军事参议院参议。1939年2月至1945年7月,任重庆抗日游击总司令部中将总司令。著有《欧美考察记》。

  黄公柱是秋瑾烈士的女婿。1932年经人介绍,与秋瑾之女王灿芝结婚。

  王灿芝年幼随父母旅居北京,1904年秋瑾东渡日本,将女儿寄养在谢涤泉夫妇家,后由人送回湘潭,由祖父母抚养。秋瑾就义后为纪念母亲改姓“秋”。自称“小侠”。以矢志继承母亲的侠骨遗风遗愿,为振兴中华做一番事业,她发誓为母亲报仇雪恨,向刽子手贵福讨还血债。

  贵福(1869—1936)是蒙古喀喇沁诺昆岱氏,北京香山健锐营镶黄旗人。考取进士后于1905年赏顶戴花翎,以道府充任浙江绍兴府知府,1906年7月15日在轩亭口杀害秋瑾后,自知民怨太大,请调浙江海运局统办,此后改任安徽宁园知府,1909年(宣统元年)以漕运劳保道在任。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后,他自知罪孽深重,遂以病辞官,改名“赵景琪”,悄悄潜回了北京香山隐居,从此隐名埋姓,窥测时机,以图东山再起。1924年11月5日,国民革命军将领冯玉祥发动“北京事变”,派鹿钟麟带兵入紫禁城逼清逊帝溥仪离宫。此变使福贵知道清廷复辟无望,不久就潜往东北沈阳匿藏。王灿芝得到此讯后正欲北上寻仇,不料由于“九·一八”事变爆发,侵华日军铁蹄数月间沦陷了东三省。于是,手刃亲仇的行动未能实施。1932年3月1日,逃往东北的溥仪在日本军国主义侵略者的扶植下,在长春建立了一个伪“满洲国”,企图分裂中国。在溥仪就任伪“满洲国”皇帝的典礼上,参与策划图谋的“赵景琪”赫然在列。    

  1945年8月抗日战争胜利,王灿芝复仇之志未泯,又欲北上辽东,但闻讯贵福已年迈生病而死。原来贵福在伪“满洲国”期间曾任过沈阳县知县,充当过京陵庙承处统办。在伪“满洲国”康德元年(1934年),溥仪还把皇妹四格格赐与贵福二子赵国圻为妻。贵福长子赵国仁官至伪“满洲国”民政部高官,次子赵国圻官至溥仪皇宫禁卫队队副,使贵福步入了“皇亲国戚”的殿堂,走到了“位极人臣”的地步。1936年贵福在沈阳病死,其死因说法颇多,尤其是“黑衣裹尸”让人多有猜测;另有传言说贵福与当地日本驻军不睦,遭日特黑手谋死。贵福死后,由二子一女扶灵柩葬于北京海淀西山。    

  王灿芝幼年在湘潭念私塾后就读于长沙艺芳中学。    

  王灿芝6岁时,母亲秋瑾在绍兴就义,8岁时,又失去了父亲王子芳(廷钧)。从小受母亲的熏陶,与哥哥一起酷爱读书,喜欢武术,对于武术还特别有研究。曾拜名师学习太极、八卦诸拳,以及青萍剑,功力很深。到15岁时,即学业有成,文章写得很漂亮;又极爱书法,笔法奔放。她继承了母亲任侠仗义的性格,豪爽慷慨。

  1920年,王灿芝在母亲生前好友徐自华、唐群英的资助下,兄妹到了上海,王沅德(重民)进入正风大学,王灿芝肄业于上海特志大学。她为人仗仪,友人姜容樵创办尚武进德会,数月后即负债累累,她闻讯后,变卖了母亲留给她的玉镯,为其还债。王灿芝进入了为纪念母亲而创办的“竞雄女校”。为纪念母亲邀堂姐王蕴琏和赵恒惕的妹妹一起向管家王子章索银洋7000元上海办“竞雄女校”(竞雄是秋瑾的号)从小学到中学。中学毕业后,她和堂姐王蕴琏都在“竞雄女校”教书。后来,她决定将“竞雄女校”收回自办,于是她问哥哥王沅德要3000元钱,请了好几个教员到上海,并谋求扩充为大学,一心为国家民族造就人才。1926年,应母亲挚友徐自华(字寄尘)女士之邀,出任孙中山为纪念所命名的“竞雄女校”校长,孙中山称秋瑾为“巾帼英雄”。1928年效法母亲赴美国留学,学校后因故停办。王灿芝得到中央政府的资助,向管家要了几千元大洋远渡重洋。她负笈美国纽约大学航空专科,学习航空专业。因身体素质及各科成绩优秀,被美国纽约大学飞机驾驶技术和飞机工程航空专业录取,后任航空学校教授及编译之职。三年后,王灿芝学成回国,成为中国航空史上第一位女飞机设计师。被美国航空界人士誉为“东方女飞将”。1932年,抗战爆发后,她深感东北同胞受敌机轰炸之苦,欲在赴美国研究空战之奥,以图报效民族大业。王灿芝曾想再度赴美“学习空战之玄奥”,以从事抗日,因老师劝阻,未成。遂与广东黄公柱缔结良缘,夫妻志同道合,王灿芝丈夫黄公柱,曾留学法国,在日本参加同盟会,回国后任汉阳兵工厂的厂长,参加过著名的辛亥革命武昌起义,以及1938年的武汉保卫战,抗战后期病逝。

  1951年王灿芝只身漂泊去了香港,1953年到台湾,一边为社会效力,一边搜寻整理秋瑾烈士的遗稿、诗文、编订成《秋瑾遗集》、《伟大的牺牲》。宣传其母的爱国主义精神,并将书译成英文,介绍到英国、美国等地,随着时间的流失,曾多次想与大陆女儿王焱华团圆未能成行。王灿芝于1967年在台湾病逝,享年66岁。

  女儿王焱华生活在大陆,王焱华是王灿芝的惟一女儿,在上海长宁区第二小学老师退休后,现定居美国。与丈夫许德生二男一女,许德是一位美术老师,现也定居美国。  

  九、后述及评价  

  秋瑾1905年回国,参加光复会;1905年7月又回到日本参加同盟会;1906年开办大通学堂; 1906年回国后在浙江办大通学校设立革命机关,与徐锡麟组织光复军。1907年7月6日徐锡麟起义;7日起义失败。她乍闻徐锡麟惨遭剖心的噩耗,即致函好友徐蕴华,满纸悲愤,死志已决,其词为:“痛同胞之醉梦犹昏,悲祖国之陆沉谁挽?暮日穷途,徒下新亭之泪;残山剩水,谁报志士之魂?不须三尺孤坟,中国已无干净土;好持一杯鲁酒,他年共唱摆仑歌。虽死犹生,牺牲尽我责任;即此永别,风潮取彼头颅。壮志犹虚,雄心未渝,中原回首肠堪断!”秋瑾坚信“革命要流血才会成功,如满奴能将我绑赴断头台,革命至少可以提前五年成功”。

  13日王金发与秋瑾商量学堂一事;还请政府购置了学生练武枪支;15日清辰告密被捕牺牲于浙江绍兴轩亭口,33岁。当时,各界民众集体组织追悼会,长达3-4个月之久,规模之大。她的生前好友,徐寄生、吴芝瑛冒着杀头的危险,把她的忠骨收葬在杭州西湖的西冷桥畔,她的儿子王沅德(12岁)将她的遗骨取出,归葬王氏祖籍湖南湘潭。

  由于王时泽是秋瑾在日本的同学,又是秋瑾在湖南省文史馆儿子王沅德的同事。所以,王时泽与秋瑾王家成为了世家,秋瑾儿子王沅德,女王灿芝常来家贺节拜年。1912年,王时泽把他保存的秋瑾诗文编成《秋女烈士遗稿》,以长沙纪念秋女烈士委员会的名义印行,并亲撰序言。同年,浙江方面决定将秋瑾遗体运回杭州,葬于西湖西泠桥畔,秋瑾的婆婆屈氏又哭又闹,强行拒迁。秋瑾之子王沅德也持反对态度,王时泽耐心斡旋,终使秋瑾夫家同意迁葬西湖。起柩那一天,王时泽亲自扶灵,挥泪送别。事后,将位于长沙黄泥塅的陈湜祠改建为秋女烈士祠,费用全由王家负担。1955年,秋瑾的儿子王沅德去世之前。嘱家人将秋瑾遗照数帧并《秋女烈士遗稿》一本。随即捐赠湖南省博物馆保存,成为了珍贵的辛亥革命文献资料。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