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曾祖母-秋瑾(4)

辛亥革命网 2017-04-06 20:08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王学东 查看:

秋瑾是我国近代史上一位著名的值得纪念和学习的“巾帼英雄”,她的精神感人,她的英名永存!

  日本政府的无理干涉,清政府的腐败反动,引起了陈天华的愤怒和不安。1905年12月8日,陈天华投海殉国。他的目的是以此来“雪日本报章所言,举行救国之实”,来坚定留日学生的意志。陈天华的死,在中国留学生中引起了强烈反响。秋瑾在纪念陈天华的集会上,慷慨陈词,坚持回国斗争,讲着讲着,她从靴内拔出那把锋利的倭刀,猛然投插在讲台上,厉声说到:“如有人回到祖国,卖友求荣,吃我一刀!”她还带头组织了一支敢死队,自任指挥,同日本政府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

  秋瑾在日本,团结中国留日女学生,与陈撷芬发起“共爱会”。这是近代中国妇女最早的爱国组织,它以推翻清政府为宗旨。接着,她在东京创办了《白话报》,鼓吹推翻清政府。提倡男女平等。它内容丰富,采用白话体载。秋瑾亲自写文章,号召妇女起来同束缚和禁锢妇女的旧礼教、旧思想进行斗争。

  1906年初,秋瑾回到祖国,投入了反帝反封建的斗争。她在上海创办“中国公学”,安置从日本归国的留学生。为了号召妇女起来斗争,秋瑾创办了《中国女报》。她为《中国女报》写了发刊词。还写了《敬告姐妹们》。在文章中,她痛切地说:“我的二万万女同胞,还依然在十八层地狱”。她表示“要团结二万万大团体于一致,通过全国女子生机活泼,精神奋飞,绝尘而奔,以速进于大光明世界。”在上海,秋瑾和同盟会会员陈伯达等还在寓所试制炸药,不慎引起爆炸。秋瑾双手和陈伯达的眼睛都受了伤。为避免追查,被迫离开上海回到绍兴。

  光绪三十二年(1907初),秋瑾回到绍兴后,主持大通学堂,任学堂督办。它是光复会负责人徐锡麟主办的。秋瑾此时负责联络浙江方面的会党,组织“光复会”。秋瑾推举徐锡麟为首领,自己为协领,会党头目王金发和竺绍康等人为分统。秋瑾以大通学堂为据点,联络会党5万人,秘密编制光复军。此间,还回到荷叶塘老家筹钱,根椐民国二十四年(1935)谭日峰作的《湘乡史地常识》中写道:“秋瑾这次从日本回国,向王黻臣家索要白银2000两,办大通学堂,曾一度回神冲故里,和家人告别,声称脱离关系。”自立志革命后,恐株连家族,故有此举。  

  关于秋瑾最后一次回到荷叶塘,向婆家索银之事。1983年,秋瑾婆家侄女王蕴琏老人曾作《回忆婶母秋瑾一文》,是这样说的:“我家原住湘乡荷叶塘神冲。我四五岁时,见秋瑾婶母来我家,她每天在我母亲房里读书,不出大门。她在湘乡住了一个月后,便回湘潭去了。听我母亲说:秋瑾婶母曾问她家娘要钱,家娘不理她。秋瑾婶母就拿起刀子向桌上一砸,扬言要杀一个人,她家娘爷见她这样凶猛,就要管家拿了4000两银元给她。”  

  1907年4、5月间,孙中山在广东潮州、惠州发动起义,各地革命党人纷纷响应。徐锡麟与秋瑾约定,7月19日在安庆和绍兴两地同时起义。7月6日,徐锡麟在安庆刺杀安徽巡抚恩铭,仓促起义失败。徐锡麟惨遭杀害。此时,清政府查获了秋瑾和徐锡麟往来的函件,加之绍兴劣绅胡道南向绍兴府告密,浙江巡抚派兵缉捕秋瑾。因在大通学堂组织起义事泄,7月13日秋瑾被捕,秋瑾嫂张淳芝说,在秋瑾被捕前的大半天时间里面,曾先后差人送钱到这里,第一次是300元,第二次是200元,秋瑾都说不够,叫送钱的人回去再拿。第三次 ,我祖母送300元钱到这里时,秋瑾已经被五花大绑地逮捕了。

  1907年7月13日下午,绍兴知府贵福会同杭州清兵300余人包围了大通学堂。当时,2名学生在跳池的时候被当场枪杀,其余6名和秋瑾一起被捕,带回了山阴县监狱。

  清朝时,这里是个刑场,是杀男强盗的地方。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浙江省博物馆里有个姓裘的老木匠,他曾于1907年7月15日凌晨,亲眼看到了秋瑾被杀的全过程。那年,裘木匠才十二岁。后来,他把自己当年的亲眼所见讲给年轻的同事听。他说秋瑾被砍脑袋的时候,一刀下去,头没有砍下来,砍了好几刀,才砍下来的。太惨了。很惨的,很凄惨的,一刀下去没有死,再第二刀,第二刀还没断,再第三刀。在秋瑾被害后的68天内,主持对秋瑾行刑的山阴县县令李忠岳备受煎熬,连续自杀三次,最终自缢而亡。

  辛亥革命史专家章开沅教授对女侠此举喟叹不已:“秋瑾选择以死殉国,实则是以死唤醒亿万民众,激励后来者。她的死,推动了辛亥革命。”他觉得,秋瑾的人生,其实就是一首诗:“很短,但是很壮美”。秋瑾用自己的鲜血和头颅和一个黑暗腐朽的清王朝博弈,她的壮举惊天地、泣鬼神;一个女性因政治原因而被杀,在中国近代历史上这是第一次!秋瑾的死亦开创了女犯问绞不问斩的先例。一时间舆论哗然,人神共愤,留日、旅欧留学生纷纷来电抗议,国内报纸口诛笔伐;清廷的暴行也激怒了各国人民,日、英、美、法、俄、德、葡萄牙、印度以及东南亚各国争相刊发秋瑾就义的消息和照片,烈士的英名传遍全球,一些国家的《新闻年鉴》将秋瑾列为“1907年世界著名新闻人物”,她的名字也因此在中华近代史上留下了重重的一笔!

  也正是其特殊性,她的牺牲震惊了全国。她的英勇就义,在万马齐喑、黑夜沉沉的清王朝,影响深远,在某种程度上讲,正是她的壮举,唤醒了诸多麻木的民众,随之有千千万万国人奋起反抗,投入到了轰轰烈烈的反清运动中。可以说,秋瑾用年轻的生命,为一个民族的警醒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仅仅四年后,冲破漫长黑暗统治的枪炮声终于在华中腹地打响,武昌起义引爆了反清大业的火药桶,统治中华近300年的满清王朝轰然倒塌!为了鉴湖女侠的豪言壮语,革命党人以敢为天下先的英雄气概,打响了”光复大业”1911年武昌起义的“第一枪”。    

  七、秋祖母的儿子    

  王沅德(重民),秋瑾儿子,原湖南文史研究馆秘书,毕业于上海正风大学。他幼年生活相当富华,酷似秋瑾,请过一位很有名望的私塾老师,在家专教《四书》、《五经》、后又到长沙岳麓书院就读(其父亲、爷爷都在此读书)。随其父客居北京。辛亥革命后,去上海正风大学求学,一九一八年毕业后任汉口《江声日报》报社社长(经理),湘潭新群中学校董,中学教员。辛亥年王沅德14岁,由唐支厦、唐乾一邀入同盟会。他母亲时任两省专祠。

  解放前,与当地工商界人士合股经营,专事工商业务,在长沙、湘潭都经营商业。在湘潭经营永安开发膏矿公司、电气公司、利兴黑鬃厂。当时,湘潭几家大的油盐号、大鞋帽店、绸缎庄、当铺和湘潭电灯公司都有他的股份,王沅德(重民)还是湘潭电灯公司董事长、湘潭膏盐矿董事长,还开办湘潭十六总“棉纱油盐号”。王沅德(重民)同情革命和贫苦大众,因王家是湘潭首富,又是秋瑾烈士后裔,湘潭县每届新上任的县长和要员必来王家拜访,国民党还多次以宦位相委,王沅德(重民)均委婉谢绝,固辞不受。王沅德(重民)捐资参加革命工作,与黄兴之子黄一欧甚好,并加入了“民革”组织。他开明善良,仗义疏财,每年春节还对贫苦乡邻“放年米”,多次资助革命活动。对地下党热心相助,凡共产党员被捕有求者,都毫不犹豫地出面向湘潭县警察局长交涉、保释。从不受佃家赠送的礼物,有灾年慷慨减租,赈灾济贫,惊动了清中央的,王沅德(重民)热心教育,1941年捐资兴学,捐出株洲太冲田地、捐屋创建新群中学(槐庭),任校董。

  抗战胜利后,1946年清明节,王沅德(重民)到浙江祭奠母亲,为了表达自己的怀念与亲情,仅土特产就装了满满一船。  

  1951年,全国开展土改运动,王沅德(重民)去湘潭办退租退押手续。他主动将所有的田产与私宅上交人民政府处置,因此受到好评。  

  从此,王沅德(重民)一家人生活得十分拮据。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