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时期陈独秀“反封建”命题评析(4)

辛亥革命网 2011-04-28 00:00 来源:江汉论坛 作者:冯天瑜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以“反封建”作为中国近代民主运动的中心题旨,是陈独秀从日本“大正德谟克拉西”借来的一种法兰西式的激进主义表述。陈氏的“反封建”

  吴氏这里所说“封建”,显然是指西周的分封制,周秦之际已被“破坏”,是一种历史陈迹,与陈独秀所“反”之当下仍然活着的“封建”,并不相干。吴虞批判的,是严分尊卑贵贱的礼教及“阶级制度”,是以“泛孝论”支撑的家族制度、宗法制度。吴氏与鲁迅同调,极言“礼教吃人”22,而吴氏在力辟的“吃人礼教”之前,或冠以“旧”,或冠以“宗法”,而并未冠以“封建”。可见,吴虞虽与陈独秀同为批判孔教的最健者,但对“封建”一名的理解和运用,二人却大相径庭:陈氏对“封建”作泛解,故现状中的一切污秽皆为“封建之遗”;而吴氏则坚守“封建”本义,将其作为史迹,他的现实攻击目标是宗法社会、等级制度和旧礼教。

  三如与陈独秀以“南陈北李”相并称的李大钊,也与泛解的“封建”保持距离。李氏的名篇《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介绍唯物史观,论及桑西门(今译圣西门)“谓最近数世纪间的法国历史,不外封建制度与产业的竞争,其争以大革命期达于绝顶。”23这里的“封建制度”指欧洲中世纪的封土封臣制。李大钊的文章中还有这样的句子:

  手臼产出封建诸侯的社会,蒸汽制粉机产出产业的资本家的社会。

  这是从生产力水平论“封建”,为一种历史唯物论的简明表述。而李氏把“封建”与“诸侯”并联使用,则表明他对“封建”古典义的尊重。

  四如傅斯年先生,其时为北大学生,发表《中国学术思想界之基本误谬》,批评中国学人视“大用”为“无用”,狭隘地一味求用于政治之中,傅氏举例说:“细绎封建之理,评其得失,固史学家当务之急;若求封建之行于后世,则谬妄矣。”25这里所论之“封建”显然指历史上之制度,与陈独秀所大力批判的延至当代的“封建”全然是两回事。

  陈独秀五四时期泛用“封建”一词,将中国各种落后、腐朽、反动的事物、思想乃至人物,全都冠以“封建”。这种用法在当时少有同调,然而,却对后世发生巨大影响。经过20世纪30年代泛化封建观的定型,50年代以降泛化封建观的普及,国人已习惯于将各种落后、腐朽、反动的事物、思想乃至人物,全都冠以“封建”,诸如“封建专制社会”、“封建地主阶级”、“封建专制帝王”、“封建专制皇权”、“封建官僚”、“封建军阀”、“封建把头”、“封建文人”、“封建意识”、“封建迷信”、“封建脑筋”、“封建礼教”、“封建包办婚姻”等。“封建”成为20世纪大半个世纪的流行语。

  五、重估五四“反封建”命题

  自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中国各种旧式人事,多归在“封建”名下,列入“保守”、“陈腐”、“反动”之目,皆应予以“打倒”。这便是响彻近百年,至今不息的“反封建”命题。

  如果对五四以来的种种“封建”名目加以5辨析,即可发现,这些熟用于大半个世纪的短语,多半逻辑混乱、概念抵牾,经不起推敲。

  ——既然是“地主”,土地便可以自由买卖,又怎能加上前置词“封建”(“封建”义为土地由封赐而来,不得转让、买卖)?

  ——既然是“专制帝王”,中央集权的郡县制为其基本政制,又怎能冠以“封建”(“封建”义为“封土建国”,政权分散)?

  ——同上例,“封建专制皇权”也是不通之论。

  ——既然是朝廷任命的流官,“官僚”又怎能加上定语“封建”(“封建”义为权力、职位由封赐所得,世袭罔替)?

  凡此种种,不一一例举。

  然而,在泛化封建观的长期濡染之下,人们早已积非为是,反复使用这类概念抵牾的短语,以至“封建”成了代人受过、普遭詈骂的专词。

  自陈独秀发端,直至当下的流行说是:封建主义抑制了中国人的自由精神、人文主义,因此,现代化首先必须“反封建”。然而,此一论证逻辑的前提(“封建抑制自由”)并不一定能够成立。

  如果还复“封建”的本义,“封建时代”(周朝,尤其是东周——春秋战国)由于氏族民主制遗存尚多,加之权力分散,政治专制及文化专制尚未确立,春秋战国正是一个思想较为自由、并不以言定罪的时代。

  ——墨子可以为庶众放言,谴责王公大人“厚作敛于百姓,暴夺民衣食之财,以为锦绣文采靡曼之衣,……以为美食刍豢蒸炙鱼鳖”26

  并主张向“农与工肆之人”开放政权,“不党父兄,不偏富贵”27

  ——孟子可以当堂教训魏君、齐王,批驳这些君主不愿实行仁政的种种谬说。齐宣王询问,诛除纣王是否属于“弑君”?孟子慨然答曰,背弃民心的殷纣可伐可诛,诛之是杀一独夫,并非“弑君”28。孟子及门徒游说列国,高倡“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诸侯们待若上宾,而一千八百载后,专制帝王明太祖读《孟子》书,怒从心上起,恶向胆边生,下令删节其书若干条,成《孟子节文》,并恶狠狠地说,若“此老”生在当今,必死在刀锯之下。两相比较,从思想文化的自由度、人文精神的昂扬而言,春秋战国明显高于秦汉以至明清。

  中国的封建社会末期(春秋战国),是诸子百家竞相争鸣的时代,创造了堪与古希腊东西辉映的又一个“轴心文明”。中国今日的现代化,从精神层面而言,正需要从此一“封建文明”寻求资源,与后世的及异域的优秀文明互相比照、参酌,加以综合创新。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