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与改革开放航向的校准(2)

辛亥革命网 2018-12-10 08:58 来源:昆仑策研究院 作者:朱佳木 查看:

本文结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八大以来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实践,对新时代以来比对目标、校准改革开放航向的内容进行了系统分析和阐述。

  他还说:

  “我们不断推进改革,是为了推动党和人民事业更好发展,而不是为了迎合某些人的‘掌声’,不能把西方的理论、观点生搬硬套在自己身上。”

  “怎么改、改什么,有我们的政治原则和底线,要有政治定力。”

  他强调:

  “我们既要有冒的勇气、闯的劲头,又始终坚持以我为主,应该改又能够改的坚决改,不应改的坚决守住;应该改而不具备条件的创造条件改,该快的一定要快、不能快的则循序渐进。对看准了的改革,要下决心推进,争取早日取得成效。”

  习近平总书记不仅据理批驳指责我们不改革的各种言论,而且深刻揭露这类言论的本质和目的。他说:

  “一些敌对势力和别有用心的人也在那里摇旗呐喊、制造舆论、混淆视听,把改革定义为往西方政治制度的方向改,否则就是不改革。他们是醉翁之意不在酒,‘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对此,我们要洞若观火,保持政治坚定性,明确政治定位。”

  “如果我们用西方资本主义价值体系来剪裁我们的实践,用西方资本主义评价体系来衡量我国发展,符合西方标准就行,不符合西方标准就是落后的陈旧的,就要批判、攻击,那后果不堪设想!最后要么就是跟在人家后面亦步亦趋,要么就是只有挨骂的份。”

  他反复提醒大家:

  “要牢牢把握改革正确方向,在涉及道路、理论、制度等根本性问题上,在大是大非面前,必须立场坚定、旗帜鲜明。”

  在改革开放的方向上要有政治定力,

  “那就是不论怎么改革、怎么开放,我们都始终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坚持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基本要求”。

  在改革开放的方法论上,过去有些人对稳步推进、先行试点、“摸着石头过河”等主张也颇有微词。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对此同样作出了正面回应,并充分阐明了上述方法的科学性、合理性、必要性。概括起来,其要点大体有以下四个。

  第一,这种方法符合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他说:

  “摸着石头过河,是富有中国智慧的改革方法,也是符合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实践论的方法。实践中,对必须取得突破但一时还不那么有把握的改革,就采取试点探索、投石问路的方法,先行试点,尊重实践、尊重创造,鼓励大胆探索、勇于开拓,取得经验、看得很准了再推开。有些国家搞所谓‘休克疗法’,结果引起了剧烈政治动荡和社会动乱,教训是很深刻的。”

  第二,这种方法经过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实践检验。他说:

  “改革开放是前无古人的崭新事业,必须坚持正确的方法论,在不断实践探索中推进……我国改革开放就是这样走过来的,是先试验、后总结、再推广不断积累的过程,是从农村到城市、从沿海到内地、从局部到整体不断深化的过程。这种渐进式改革,避免了因情况不明、举措不当而引起的社会动荡,为稳步推进改革、顺利实现目标提供了保证。摸着石头过河,符合人们对客观规律的认识过程,符合事物从量变到质变的辩证法。不能说改革开放初期要摸着石头过河,现在再摸着石头过河就不能提了。”

  第三,这种方法可以避免重犯一哄而起、仓促上马的老毛病。他说:

  “要有序推进改革。该中央统一安排的各地不要抢跑,该尽早推进的不要拖延,该试点的不要仓促推开,该深入研究后再推进的不要急于求成,该先得到法律授权的不要超前推进。要避免在时机尚不成熟、条件尚不具备的情况下一哄而上,欲速而不达。”

  第四,这种方法可以防止改革出现颠覆性错误。他说:

  “‘治大国若烹小鲜。’我国是一个大国,决不能在根本性问题上出现颠覆性错误,一旦出现就无法挽回、无法弥补……现阶段推进改革,必须识得水性、把握大局、稳中求进。实践告诉我们,有的政策经过一段时间后发现有偏差,要扭转回来很不容易。我们的政策举措出台之前必须经过反复论证和科学评估,力求切合实际、行之有效、行之久远,不能随便‘翻烧饼’。”

  另外,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定,一定意义上也是对改革开放方法论的校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所谓全面深化改革,

  “就是要统筹推进各领域改革,就需要有管总的目标,也要回答推进各领域改革最终是为了什么、要取得什么样的整体结果这个问题”。

  他说:

  “过去,我们也提出过改革目标,但大多是从具体领域提出的。”

  比如,政治体制改革的总目标、经济体制改革的总目标,等等,都是这样的目标。而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包括了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文明体制和党的建设制度深化改革的分目标,“体现了我们党对改革认识的深化和系统化”。他还说:

  “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改革开放的关联性和互动性明显增强,这就要求我们更加注重各项改革的相互促进、良性互动。”

  “对涉及面广泛的改革,要同时推进配套改革。”

  这些论述表明,在改革开放的方法论上,新时代比较过去也显得更加成熟了。

  二、关于改革开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社会主义是把全社会和人民大众利益放在首位的社会理想和社会制度,其本质在于反对剥削、倡导公平,科学社会主义的本质仍在于此,只不过把这一理想建立在了科学的基础上。

  新中国成立后,鉴于生产力水平很低,原本打算先实行一段新民主主义再实行社会主义,但为了抓住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历史机遇,实行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和生产资料的国有化、公有化及按劳分配制度,提前完成了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后来受“左”的思想影响,所有制上求大求纯、分配上偏重平均主义,以至于小商店、小餐馆、小维修铺等个体经营方式都被取消了,“计件工资”“奖金”等属于按劳分配范畴的激励机制也被取消,连农民的自留地和家庭副业也被当成“资本主义尾巴”禁止了。

  改革开放以后,肯定了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的基本分配原则,提出了让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的政策,允许和鼓励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最终形成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并完成了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但与此同时,社会上又出现了另一种偏向,鼓吹所谓“经济人”假设,胡说什么“公有制效率低”“公有制与市场经济不相容”“把国有资产量化到个人”“收入分配差距要进一步拉大”,等等。这些错误思想一度影响了对公平与效率关系的认识,导致提出“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分配政策。

  进入21世纪后,分配政策被改为了“既重视效率也重视公平、把公平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后来又把“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分配注重公平”改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要更加注重公平”,进而提出要“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有效调节高收入”,但是,始终没有跳出把效率与公平当成一对矛盾的圈子。

  进入新时代后,党中央不再并提“效率与公平”,而是把处理这对关系置于了“以人民为中心”,“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这一总的指导思想之下。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上指出:

  “全面深化改革必须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这是坚持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必然要求……如果不能给老百姓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如果不能创造更加公平的社会环境,甚至导致更多不公平,改革就失去意义,也不可能持续。”

  他强调:

  要“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现在经济社会发展各个环节,做到老百姓关心什么、期盼什么,改革就要抓住什么、推进什么,通过改革给人民群众带来更多获得感。”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