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孙中山南下护法后十年间粤局之演变(6)

辛亥革命网 2017-02-07 15:40 来源:广州文史 作者:罗翼群 查看:

从1917年孙中山先生率海军南下护法以迄1926年蒋介石夺得党政军大权止,这十年间,广东军政局面事变纷呈,革命与反革命的斗争情形复杂。

  粤军后方问题解决后,中山先生又命廖仲恺自沪携款至漳州催促陈炯明出发。7月间,粤军所属各部队分别奉令移驻指定之闽粤边境集中,随即下令誓师回粤讨伐桂系。第一期作战计划大体上是:全军分为三路,以许崇智为右翼军总指挥,率第二军全部由上杭、永定以攻蕉岭、大埔而趋梅县、兴宁;以参谋长邓仲元为左翼军总指挥,率洪兆麟、梁鸿楷等部由云霄、诏安以攻澄海、汕头;以参谋处长叶举为中路军总指挥,率李炳荣、邓本殷、罗绍雄、熊略等部从平和进攻饶平、潮安,突破丰顺、紫金并策应左右翼;以张醁村为兵站总监,留守漳州担任后方勤务。军事行动开始后,粤军在兵力上虽仍处劣势,但由于桂系统治广东四年,作恶多端,民愤甚大,政治上十分不利;加以中山先生革命旗帜鲜明,陈炯明又以“粤人治粤”、“实行民主政治”为号召,并曾一度对克复各县试行民选县长,因此,大受当地有力者的拥护,战事进行十分顺利,各路皆能依照计划完成任务。此时左翼军以桂军驻汕统领周辉甫、魏耀奎(均广东梅县人)之反正关系,不到一周,即击溃桂军军长兼潮梅镇守使刘志陆所部而占领汕头,并推进至揭阳、潮阳。右翼军向蕉岭、梅县、兴宁前进亦甚顺利。当时我以第十二统领率所部三营充先头部队,由上杭入蕉岭,在梅县近郊打了一天,击破桂军军长兼惠州督办刘达庆所辖吕贵统领而克复梅县,以后直下兴宁、五华均无战事,直至老隆始稍遇抵抗,随又直趋龙川,据悉敌在黄田、义合设防。其时有赣军赖世璜三营拨归罗翼群指挥,兵力更加壮大,遂沿东江两岸前进。所向辄破,略有俘获,并迫降敌军一个连,于是直向河源前进。适遇敌援沈鸿英部赶到,激战两日,遂相持于南湖附近。中路自饶平克复后至高陂、丰顺等处遇到桂军司令卓贵廷所部六七千人顽抗,战事相当激烈,幸而潮汕已下,东江上游又已被粤军攻占,卓部闻悉节节后退,退至河源属石公神附近,被杨坤如统领截击,全部溃败,卓本人及所属大批官兵被俘虏。杨坤如因此役殊功被擢升为司令,准其将所获人枪扩编部队。当时粤军常以此方法鼓励所部,亦颇有效。

  第一期作战至此算是全部胜利。陈炯明即进驻老隆设立总部行营,并委姚雨平为汕头卫戍司令,率反正的桂军周、魏两部负当地巩卫之责。而张醁村之兵站总监部亦由漳州移至汕头。

  莫荣新、岑春煊等在广州闻桂军在前线被击溃,潮梅全区及东江上游已为援闽粤军所占领,震惊之余,亟派其素称知兵之大将林虎、李根源率重兵向东江增援。以林虎率所部全军及马济军长一部水陆并进,集结于惠阳、博罗,而布防横沥、平山、淡水之线,以拒我中路军与左翼军;李根源率海疆军(夺得李烈钧所统滇军之改称)出龙门、平陵、回龙协同沈鸿英以拒我河源一带之右翼军。于是援闽粤军作第二期作战部署,军队区分约如前,惟因在溽暑苦战两月,无暇整补,忽遇强敌,全线为之一阻(我当时率部被困于河源回龙一带山地,约阅一星期始突出回龙而至南湖坳扼守待援)。又经匝月之苦战,我右翼军在河源南湖,左翼军在平山、淡水与敌相持,中路军则在古竹、兰塘方面策应左右翼,但均无进展。正焦急之际,魏邦平、李福林两部在广州省河(珠江)宣布独立,初以兵谏为名,劝莫退出。莫一面向广西调兵增援,一面命省长杨永泰佯许魏、李二人以特殊权位,共阻粤军。但魏、李不为利用,乘桂军增援未至,即集合所部及江防舰队一部在省河起义。此时粤省各地地方团队以及民军亦乘机到处袭击桂军交通,使在前线之桂军林、李各部腹背备受威胁,被迫向后撤退。莫荣新见大势已去,遂下令退出广州,向西北两江方面撤退至梧州贺县一带防守。援闽粤军遂沿东江南北两岸进克东莞、石龙、龙门、增城,至是年(1920年)10月下旬克复广州。在此次粤军回师进军到东江期间,蒋介石始来第二军任参谋长,随兼任右翼军前敌总指挥(许崇智因疲劳患小病)。我当时率部按照蒋介石指定路线由博罗杨村、响水经增城直至江村待命,沿途未与敌军接触,盖敌遁已远矣。跋涉五六天,发现当时广东十万分之一地图有许多不准确的地方,如道里远近、山川形势、村落位置等,每与实际不甚相等,于行军利用上反生错误。此乃当时广东陆军测量局工作的缺点,以后我曾提出请其改正。

  援闽粤军克复广州后,中山先生在沪闻捷大喜,于是以中国国民党总理名义任命陈炯明为广东省长兼粤军总司令。不久,广东全省大局已定,在省内的一些桂军残余及海疆军均分别接受编遣。广东此时又重新成为中山先生领导下的一个革命根据地。

  在援闽粤军回师广东期间,朱执信冒险入虎门策动丘渭南(桂系虎门要塞司令)反正,不幸牺牲(9月21日)。这是我国革命过程中一个很大的损失,当时海内外人士均大为震惊,中山先生更深抱失一股肱之痛,以后每一道及为之欷歔不止。犹记陈独秀(当时中共领袖)曾挽一联云:“失一执信,得一广东,得不偿失;生为人敬,死为人思,死犹如生。”(执信生平我另有文纪之)

  七、粤军平定广西与陈炯明阻挠北伐

  援闽粤军克复广州,驱走了桂系军阀,瓦解了以岑春煊为首之军政府,从而很快平定了广东全省。1920年11月间,中山先生由沪与伍廷芳、唐绍仪回到广州,随后发表恢复军政府宣言。是时各省国会议员又纷纷陆续来到广州,佥以南北和议已成绝望,必须成立正式政府,以维法统而与媚外之北京政府抗。爰于1921年4月6日开国会非常会议,选举中山先生为大总统,并授予北伐全权。当中山先生准备就职期间,桂系军阀广西督军陈炳焜4月9日发电反对,同时陈炯明因另有政治野心,暗中与吴佩孚、赵恒惕等勾结,提出所谓联省自治主张,阴谋阻挠北伐大计。对中山先生就大总统职问题亦有意为难。唯中山先生态度坚决,且对陈反复晓谕,终以5月5日就大总统职(关于就职波折内幕,我另有《孙中山先生就非常大总统职纪略》一文,发表于广东省政协出版之《文史资料选辑》第一辑)。

  中山先生就大总统职后,即决心北伐。但此时桂系军阀陆荣廷和政学系岑春煊等,不仅力图保持其广西地盘,且不惜投降北洋军阀,颠覆广州革命政权。中山先生为了解除北伐后顾之忧,乃决心肃清桂系残余力量,命令陈炯明以“援桂”名义,讨伐陆荣廷,以拯桂省人民于水火。粤军奉命“援桂”后,即以大部分兵力陈于粤桂边境,其部署大致如下:

  中路主力军,以魏邦平师,熊略、杨坤如两旅和洪兆麟师之一部及江防舰组成,由陈炯明直接指挥,沿西江两岸西上攻击据守梧州敌之主力,总司令部行营设于肇庆。

  右翼军由许崇智率第二军(留蒋国斌一旅守韶关)大部出四会、广宁进攻信都贺县之敌,并策应中路侧击梧州正面之敌。

  左翼军分为两部,以第一路司令黄大伟部及翁式亮、陈炯光两旅位置于茂名、信宜方面,监视博白、陆川、北流之敌,相机进攻;以黄明堂司令,邓本殷、黄志桓两旅位置于钦州、灵山、廉江方面,以警戒南宁、横县、玉林之敌。

  6月初,敌我两军在梧州正面战斗开始,战事颇为激烈,因桂军之主力大部集结于此;相持旬日,我军水陆奋进,敌势动摇,撤至藤县附近仍复顽强抵抗。又激战数日,桂军伤亡惨重,又以敌后刘震寰部响应反正,敌始狼狈后撤。粤军乘胜以江防舰队配合沿江西进,不旬日连克桂平、贵县而进攻南宁。同时右翼许军攻克信都、贺县,直逼桂林,左翼各部亦出击进占玉林、横县、永淳与中路会攻南宁。当梧州方面战斗正烈之际,桂军林虎部曾由玉林进袭高雷,旋以其中路失败,未几,即被粤军击退。沈鸿英亦曾一度率部由贺县进袭小北江各县,经守广州之邓仲元第一师迎击,始告溃退。

  南宁、桂林相继攻下,桂军主力已被击溃,陈炯明进驻南宁,分兵攻陷陆荣廷之老巢——武鸣,并肃清龙州、百色等处之残敌。陆荣廷、陈炳焜、谭浩明等狼狈只身逃入安南,曾煊赫一时的旧桂系军阀至此遂完全解决。唯桂林下后,沈鸿英尚率其残部徘徊于湘桂边境(以后又伪装投降革命,再度为患,但终被消灭,详见下文)。当沈鸿英部进窥小北江之际,粤军总部行营曾在韶关设传达所(即指挥所),由师长邓仲元负责,邓未前往而派我前往代理,迨北江宁靖、韶关传达所撤销,我奉命赴南宁总部行营协助,并受任广西省长公署顾问协助省长马君武(中山先生所任命)抚军安民。此时桂军残部,一部分由新编桂军师长刘震寰收编,一部分由省长马君武收编作为省防军,曾以李宗仁为省署卫队司令(后来的新桂系即由此起家)。中山先生以桂省已告平定,曾来南宁视察,与陈炯明商讨北伐大计,并对马君武及南宁各界民众指示广西善后事宜,其后即返梧州率大本营人员溯漓江而上进驻桂林,时为1921年10月也。

  广西局面既定,陈炯明命叶举指挥留桂粤军协同马君武绥靖广西,陈随即回广州,我亦随同回粤。陈炯明受粤中各界之盛大欢迎,颇有志得意满之态,曾先后作鼎湖、罗浮之游,以示整暇,我均随行。我与邓仲元参谋长在中山先生与陈炯明之间多所斡旋,此时中山先生原意拟请陈炯明统率粤军大部精锐担任北伐军中路总司令,而酌留若干部队巩固两广后方,但陈炯明对北伐态度消极,以军队须休整、省政百端待理为辞,诸多推挡。实则陈此时在其左右谋臣策士马育航、金章、陈达生、陈觉民等怂恿下已与滇唐(继尧)湘赵(恒惕)勾结,口头上大谈“保境安民”、“联省自治”,并积极搞其所谓民选县长,标榜要以广东为“模范省”。此种主张均与中山先生之北伐统一建国之大计大相径庭。中山先生见陈政治态度如此,虽极不满,但为维持党内团结,仍对陈有所迁就,以陈无意前进,乃只好以后方接济重任相托,对于粤军方面仅要求陈酌拨一部队伍参加北伐。陈炯明虽表面接受任务,实则阳奉阴违。参谋长邓仲元虽力劝陈支持北伐大计,但陈仍一意孤行,其所作所为,日益脱离中山先生之政治路线,甚至有些事情如秘密联络北方及各省军阀,均不令邓知。1922年1月,中山先生在桂林大本营召开有关北伐之重要会议,分电各省各军首长(或派代表)前往参加。陈炯明奉电后表示不能抽身前往,并派我担任粤方代表。我当时了解中山先生之意系属望粤省对前后方任务多负些责任,因此在出发前应先和陈商定广东所负兵力和接济饷械等具体问题,正商谈中,陈忽以事返海丰原籍去,致许多问题悬而未决。我当时见陈态度如此,前往开会,亦无从接受任务,因此虽已领到旅费千元待发,结果亦不克成行。其实此时陈已与滇唐湘赵等串通一气,其阻挠北伐大计之阴谋已逐步表面化。3月下旬,参谋长兼第一师长邓仲元被人行刺遇难,中山先生在桂林聆此噩耗,知陈炯明已无可指望,遂决定改道北伐,将桂林大本营转移韶关。此时拥护中山先生北伐主张之部队有赣军李烈钧、滇军朱培德、黔军谷正伦(后谷率部回黔,未随同改道北伐)、粤军许崇智等部,计有十三旅之众。至此,中山先生与陈炯明关系已濒于破裂前夕。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