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言萃之三:政治与国运(2)

辛亥革命网 2017-04-12 13:44 来源:中山统战 作者:孙中山 查看:

政党者,所以巩固国家,即所以代表人民心理,能使国家巩固,社会安宁,始能达政党之用意。国民因之而希望于政党者亦大。故为政党者,对于一般国民有许多义务,均应相(担)当而尽心为之。

  改造国家,非有很大力量的政党,是做不成功的;非有很正确共同的目标,不能够改造得好的。

《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词》(1924年1月20日)

《孙中山全集》第9卷第96页

  事实上,中国的党、社,已经太多,最好他们能联合成两三个有力的大党。每一政党的明确的政策将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确定下来。

《中华民国》(1912年7月中下旬)

《孙中山全集》第2卷第393页

  国家必有政党,政治始得进步,而党争者,绝好之事也。

《在上海国民党茶话会的演说》(1913年1月19日)

《孙中山全集》第3卷第5页

  一国之政治,必赖有党争,始有进步。

《在上海国民党茶话会的演说》(1913年1月19日)

《孙中山全集》第3卷第5页

  政党竞争,各国皆然,惟当以国家为前题〈提),不当以党派相倾轧。且各党尤当互相磨励(砺),交换意见,否则固守私见,借政党之名,行倾轧之实,报复无已,国家必随之而亡。

《在北京迎宾馆与某君的谈话》(1912年9月上中旬)

《孙中山全集》第2卷第477页

  至于党争亦非不美之事,既有党不能无争。但党争须在政见上争,不可在意见上争。争而出于正当,可以福民利国;争而出于不正当,则遗祸不穷。

《在东京留日三团体欢迎会的演说》(1913年3月1日)

《孙中山全集》第3卷第37页

  党之用意,彼此助政治之发达,两党互相进退。得国民赞成多数者为在位党,起而掌握政治之权;国民赞成少数者为在野党,居于监督之地位,研究政治之适当与否。凡一党秉政,不能事事皆臻完善,必有在野党从旁观察,以监督举动,可以随时指明.

《在东京留日三团体欢迎会的演说》(1913年3月1日)

《孙中山全集》第3卷第35页

  国家如有政党,一切政治能发达。政党之性质,非常高尚,宜重党纲,宜重党德,吾人宜注意此点,以与他党争胜。

《在上海国民党茶话会的演说》(1913年1月19日)

《孙中山全集》第3卷第4—5页

  盖一党之精神才力,必有缺乏之时,而世界状态,变迁无常,不能以一种政策永久不变,必须两党在位,在野互相替代,国家之政治方能日有进步。

《在东京留日三团体欢迎会的演说》(1913年3月1日)

《孙中山全集》第3卷第35页

  国家之进步与否,即系于党争之正当与否。凡我党员,必注意于争,尤必注意于正当之争。

《在上海国民党茶话会的演说》(1913年1月19日)

《孙中山全集》第3卷第5页

  政党之要义,在为国家造幸福、人民谋乐利。

《在东京留日三团体欢迎会的演说》(1913年3月1日)

《孙中山全集》第3卷第36页

  政治两字的意思,浅而言之,政就是众人的事,治就是管理,管理众人的事便是政治。有管理众人之事的力量,便是政权。今以人民管理政事,便叫做民权。

《三民主义·民权主义·第一讲》(1924年3月9日)

《孙中山全集》第9卷第254-255页

  “政治”二字的意识,译成英文是Politics。英文Politics的意思很广,用途很多……故就P01itics这个字讲,有三个意思:一个是国政,就是政府中所行的国家大事;一个是党争,就是政党中彼此所用的诡谋;一个是说是非,就是像以前所举的家庭是非之例。

《在广州全国青年联合会的演说》(1923年10月21日)

《孙中山全集》第8卷第3l7页

  政党在共和立宪国,实可谓为直接发动其合成心力作用之主体,亦可谓为实际左右其统治权力之机关。

《附:国民党宣言》,(1912年8月l3日)

《孙中山全集》第2卷第397页

  夫国家之所以成立,盖不外乎国民之合成心力。其统治国家之权力,与夫左右此统治权力之人,亦恒存乎国民合成心力之主宰而纲维之。其在君主专制国,国民合成心力趋重于一阶级、一部分,故左右统治权力者,常为阀族、为官僚。其在共和立宪国,国民合成心力普遍于全部,故左右统治权力者,常为多数之国民。诚以共和立宪国者,法律上国家之主权在国民全体,实事上统治国家之机关,均由国民之意思构成之,国民为国家之主人翁,固不得不起而负此维持国家之责,间接以维持国民自身之安宁幸福也。

  惟是国民合成心力之作用,非必能使国民人人皆直接发动之者。同此圆顶方趾之类,其思想知识能力不能一一相等伦者众矣。是故有优秀特出者焉,有寻常一般者焉。而优秀特出者,视寻常一般者恒为少数。虽在共和立宪国,其直接发动其合成心力之作用,而实际左右其统治权力者,亦恒在优秀特出之少数国民。在法律上,则由此少数优秀特出者,组织为议会与政府,以代表全部之国民。在实事上,则由此少数优秀特出者集合为政党,以领导全部之国民。而法律上之议会与政府,又不过藉法力,俾其意思与行为,为正式有效之器械,其真能发纵指示为代议机关或政府之脑海者,则仍为实事上之政党也。

《附:国民党宣言》,(l9l2年8月13日)

《孙中山全集》第2卷第396—397页  

  且夫政党之为物,既非可苟焉以成,故与他种国家之他种中心势力同其趋向,非具有所谓强健而良善之条件,不足以达其目的。强健而良善之条件者非他,即巩固庞大之结合力,与有系统有条理真确不破之政见是也。苟具有巩固庞大之结合力,与有系统有条理真确不破之政见,壁垒既坚,旗帜亦明,自足以运用其国之政治,而贯彻国利民福之靳响。进而组织政府,则成志同道合之政党内阁(责任内阁制之国,大总统常立于超然地位,故政党不必争大总统,而只在组织内阁)。以其所信之政见,举而措之裕如。退而在野,则使他党执政,而已处于监督之地,相摩相荡,而政治乃日有向上之机

《附:国民党宣言》(l912年8月13日〉

《孙中山全集》第2卷第397页

  政治良否,视人与法。人治之系于长吏赏罚,与人民监督固也;法治之精,则首在权能分职,俾得各展其长,不复重为民病。盖自官吏舍能用权,擅作威福,而吾民始有憔悴呻吟于虐政之下者。今知主权在民,官吏不过为公仆之效能者,然后乃有行政清肃之望,而教育、实业诸端,亦得以次第施行。此内政之欲促进人民幸福者三也。

《讨伐曹锟贿选总统檄文》(1924年)

《孙中山全集》第11卷第535—536页

  政治里面有两个潮流,一个是自由底潮流,一个是秩序底潮流。政治中有这两个力量,正如物理之有离心力与归心力——两力平均,方能适当。此犹自由太过,则成为无政府;秩序太过,则成为专制。数千年底政治变更,不外夫这两个力量的冲动。

《在广东省教育会的演说》(1921年4月4日)

《孙中山全集》第5卷第49l页

  共和立宪重在立法、司法、行政之三权,而尤以立法权为根本,……我国人民大多数尚不足共和程度,今日正赖有政党以指导于其间,惟政党者,本以政见不同得互相磋磨研究,竞争之事往往不免。如英之保守、自由两派,美之民权、共和两派,其政见竞争恒有越十余年,而至今率未解决者,但皆以国家为前提,未有以偏私逞意见者,此可见欧美政党之程度矣。

  至党之多寡,各国不一,普通以两党为适宜。我国现在已有两大党,若能化除私见,互相提携,国家前途将来大有希望。

《在北京共和党本部欢迎会上的演说》(1912年9月4日)

《孙中山集外集补编》第95—96页

  宜以谋国家之公见为前提,不可一党之私见相争。

《在上海国民党选举会上的演说》(1912年10月6日)

《孙中山集外集补编》第100页

  惟思政党天职,在恪守党纲,观察国情,以舒展国民意旨,种种应付,当剔除偏见,一以国家为前提,党德清纯,党势必日臻强盛。

《致美洲同志函》(1912年10月9日)

《孙中山集外集补编》第101页

  国民党里有中国最优秀的人,也有最卑鄙的人。最优秀的人为了党的理想与目的而参加党,最卑鄙的人为了党是生官的踏脚石而加入我们这一边。假如不能清除这些寄生虫,国民党又有什么用处呢?

《与宋庆龄的谈话》(1924年1月上旬)

《孙中山集外集补编》第355页

  政治问题大抵以权利为基础,言政治而不言权利,不可通之说也,故薄权利而不言者,亦当兼废言政治。

《致吴敬恒书》(1914年)

《孙中山全集》第3卷第150页

 标签: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2008-2024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