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言萃之三:政治与国运(7)

辛亥革命网 2017-04-12 13:44 来源:中山统战 作者:孙中山 查看:

政党者,所以巩固国家,即所以代表人民心理,能使国家巩固,社会安宁,始能达政党之用意。国民因之而希望于政党者亦大。故为政党者,对于一般国民有许多义务,均应相(担)当而尽心为之。

  民为邦本,本固邦宁。

《香港兴中会章程》(1895年2月21日)

《孙中山全集》第l卷第22页

  国家之本,在于人民。合汉、满、蒙、回、藏诸地为一国,即合汉、满、蒙、回、藏诸族为一人。是曰民族之统一。

《临时大总统宣言书》(1912年1月1日)

《孙中山全集》第2卷第2页

  国之本何在乎,古语曰:民为邦本。

《在沪举办茶话会上的演说》(1916年7月17日)

《孙中山全集》第3卷第325页

  主权在民,民国之通义。若诸君,则国民之代表,实中华民国之统治者也。

《在沪欢送国会议员宴会上的演说》(1916年7月13日)

《孙中山全集》第3卷第3l9页

  诸君知中华民国之意义乎?何以不曰中华共和国,而必曰中华民国?此民字之意义,为仆研究十余年之结果而得之者。

《在沪尚贤堂茶话会上的演说》(1916年7月15日)

《孙中山全集》第3卷第323页

  专制国家,其利益全属于君主,共和国家,其利益尽归于国民。……共和国以国民为国家之主体故也。

《在北京蒙藏统一政治改良会欢迎会的演说》(1912年9月1日)

《孙中山全集》第2卷第429—430页

  既知民为邦本,则一国以内人人平等,君主何复有存在之余地,此自学理言之者也。

《中国革命史》(1923年1月29日)

《孙中山全集》第7卷第60页

  人心就是立国的大根本。辛亥年满清之所以亡,是亡于他们失去了这个根本;民国之所以成,就是成于我们得到了这个根本。

《在广州中国国民党恳亲大会的演说》(1923年10月15日)

《孙中山全集》第8卷第283页

  虽然共和的概念由学者灌输的普通人民,有点游移惶惚,但是这种概念是中国大部分人民的基本文化,普遍于各方。不顾人民之智愚贤不肖,只要把政府置于普通人民之志愿上,不会不成功的。

《与克拉克的谈话》(1925年1月27日)

《孙中山全集》第9卷第l50页

  民意之不可抗,犹过于君权之莫敢违。

《明正段祺瑞乱国盗权罪通令》(1917年10月3日)

《孙中山全集》第4卷第207页

  专制国家,人民是君主的奴隶;共和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官吏是人民的公仆。

《在粤军第一、二师恳亲会的演说》(1921年4月23日)

《孙中山全集》第5卷第522页

  共和政治,民为主体。

《建设方针宣言》(1920年12月1日)

《孙中山全集》第5卷第44l页

  民国者,民之国也。为民而设,由民而治者也。

《为居正题词》(1919年)

《孙中山全集》第5卷第200页

  今日欲维持民国,须于地方上开通民智,振起民气,使知民国乃以人民为主人,使各地之人皆知尽主人之义务,则国事乃有可为也。

《批赵泰纪函》(1919年4月1日)

《孙中山全集》第5卷第40页

  凡民国以人民为主人,我之目的,即在使中国四百兆人皆跻于主人地位,而如何取得此地位之法,一般人似皆未知之。此改革如造屋然,旧屋己倒,新屋未成,将来造成之后,幸福无量。今日之痛苦,实极小之代价而己。

《在香港大学的演说》(1923年2月19日)

《孙中山全集》第7卷第1l6页

  这个革命政府,是想要做成一个人民为主体的国家。农民是我们中国人民之中的最大多数,如果农民不参加革命,就是我们革命没有基础。

《在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第一届毕业典礼的演说》 (1924年8月21日)

《孙中山全集》第l0卷第555页

 标签: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2008-2024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